平时要做什么检查?怎么预防血栓??
知道楼主的亲人一定有这问题。上次给您的建议:儿童阿司匹林及深海鱼油是现在美国心脏医学会的推荐,也是我的心脏科医生要我服用的。
没有任何的方法可以保障不发生,但是,以上的方法是可以减低发生的可能。
(阿司匹林是要稀释血液,但不能太强,以免不能止血,所以,用儿童阿司匹林,81mg,中国可能没有这个剂量,可以吃半颗成人的剂量)。
(深海鱼油Omega-3是有打通血管壁沉淀的功能)。
平时每年体检 老年人需要全面体检 特别是心血管方面 你可以对医院提出要求 检查的更仔细一些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3大不同的主要类型。防治血栓,就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这3个方面各个击破。其次,对已经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其再次发病,是预防血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从这4个方面入手,对几种不同的血栓性疾病“分而治之”,全面预防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预防
全球范围内,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性死亡占了人群死亡的1/3~1/2,由此导致的肢体和智力上的严重残疾更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患者和家庭。
1.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每个人刚出生时,血管壁都是光滑而通畅的。但从童年时期开始,血脂就会在动脉管壁沉积形成脂质条纹。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可以逆转,脂质条纹可以消失。但是,由于高血压、应激或吸烟等因素的刺激,血管内膜下的脂质条纹会逐渐恶化。为了修复这些损伤,动脉再生出新的组织,从而形成小的隆起和瘢痕,胆固醇、白细胞及其他物质积聚在隆起处,形成斑块阻塞血管。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器官或组织缺血的表现,如稳定型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和慢性脑缺血等。如果斑块不稳定和发生破裂,就可以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血管事件。这些事件在心脏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在大脑表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中风,在下肢则表现为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等。
2.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首先,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时吸入的一氧化碳、应激等均可损伤血管壁,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
其次,年龄(35岁以上的人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别(绝经期前的女性与同龄的男性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低。但是绝经期后,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遗传(有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人,其发病的危险性增高)、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有关。
3.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我们能做什么?
遗传不可改变,我们也无法阻止岁月的流逝、身体的衰老。但是,生活方式同样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除与遗传、年龄和性别相关外,很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这些危险因素越多、强度越大或者影响时间越长,血管病变和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就越高。因此,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出发,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饮食总量控制:先喝汤,后吃饭,八成饱就行。
◆ 饮食结构调整:不要太甜,不要太咸,不要太油腻。
◆ 戒烟、少酒、多运动。
◆ 儿童期开始避免超重或者肥胖。
4.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与血栓有关吗?
现在流行两大综合征,医学上叫代谢综合征和植物神经紊乱综合征,通俗地讲是“胡吃海喝”和“胡思乱想”两大综合征。“胡吃海喝”带来的是致死、致残的血管血栓性事件,“胡思乱想”带来的是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疾病,两者都是健康与快乐的大敌。
怎样判断代谢综合症?超重和肥胖(尤其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表现。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判断自己是否过于肥胖的方法:站立时胸腹平直,平卧时腹部平或者低于耻骨部,饭后蹲下的时候不气短。如果您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说明您已经有形成血栓之忧,需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5.预防血栓须控制哪些疾病?
几乎所有研究都证实了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与血栓形成之间的紧密联系。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等措施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能延缓或者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认真治疗上述疾病,把血压、血脂、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对防治血栓有重要意义。
6.预防粥样硬化血栓需要服药吗?
除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以外,高危患者还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一般来说,年龄≥50岁,血压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并且伴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脏损害或者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年龄≥40岁,有一项或者多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开始使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天)进行预防。
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血栓除了在“原地”形成,“就地”堵塞血管以外,身体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也可以顺血流堵塞动脉的某部位,导致远处器官/组织缺血甚至坏死,这种情况称为动脉栓塞。
7.动脉血栓栓塞是怎么发生的?
导致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来自动脉血管或心脏。如主动脉粥样硬化后形成的斑块或附着在主动脉上的血栓脱落,顺血流来到脑动脉并将其堵塞,导致缺血性中风(脑卒中);又如房颤患者和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原本发生在心脏内的血栓,也可随血流而堵塞脑动脉或肢体动脉。
8.为什么说房颤是动脉血栓栓塞的“祸首”之一?
发生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原本在心房内高速流动的血液突然流速减慢,改变了原本有序的流动状态,血液就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就像游走在人体内的定时炸弹,这种血栓一旦脱落,便可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如卡在某处就会引起该处血管堵塞,引起动脉血栓栓塞。
房颤导致的中风,严重致残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导致的中风,死亡或者严重致残率高达44%~71%。由于房颤本身很少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相当一部分慢性房颤患者是以中风为首发症状而去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经检查才发现房颤是“罪魁祸首”。
9.房颤致栓,有药可防吗?
尽管房颤及其导致的脑卒中发生率高,后果相当严重,但完全可以用药预防。华法林就是一种可以有效预防房颤导致中风及死亡的药物(阿司匹林也有效,但效果明显不及华法林)。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据胡大一教授等统计,我国房颤患者很少口服华法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也不到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患者不知道房颤与中风等血栓性疾病的关系,许多医生也没有掌握华法林的用法,过分担心出血。更主要的是现在我国缺乏血栓防治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老百姓得不到正确持续的指导。对房颤患者来说,万不可“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出血而不敢用华法林。
10.有可以“化掉”血栓的口服药吗?
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都是静脉用药,迄今为止还没有国际上公认的口服“化栓”药物(溶栓药物)。市面上有一些口服“药品”,宣称能够溶解血栓,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通畅起来。这让许多患者(尤其是中风及心梗患者)及家属大受蛊惑,期望能够通过口服药“化掉”血栓。在此要提醒广大读者,对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词,要保持冷静,警惕是否虚假宣传。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流速较慢,如果再加上久坐、疾病等因素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就很容易形成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
11.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何可怕之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受累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发生淤血和水肿,甚至局部坏死。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以后,许多患者出现下肢浮肿和/或肢体营养障碍,这种情况称为血栓后综合征。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深静脉系统的血栓可以顺血流堵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致死性肺栓塞)。发达国家肺栓塞导致的死亡排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列第三位,我国发病率也相当高(但有时被误诊为心脏病)。肺栓塞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死亡率可以高达30%,多数死亡发生在2小时以内,1小时内死亡的占11%,往往来不及挽救。因此,防治肺栓塞应该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开始。
1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关键何在?
静脉血栓栓塞多发生在外科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严重疾病、长期卧床、存在易患血栓体质等基础之上,口服避孕药也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除损伤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以外,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因。所以,通畅血流,避免引起血流减慢的各种因素,无异于釜底抽薪之举,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关键,也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掌握的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具体的说,就是要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不运动下肢等情况。
13.遇到手术,需要长时间卧床怎么办?
手术后,患者大多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成为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在不影响伤口愈合的前提下应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大手术或者严重创伤患者术后还应遵医嘱使用抗血栓药物。
不具备下床活动的条件时,可通过收缩——舒张下肢肌肉的方法(即隔一段时间“鼓”几下小腿和大腿的肌肉,将血液“挤”向心脏),促进下肢的血液回流,预防血栓。
14.必须久坐或长时间旅行,怎样预防血栓形成?
长期操作电脑者和预期要长时间坐飞机、汽车、火车、轮船者(时间超过6个小时),一定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的发生。要注意如下4点:
(1)穿宽松的衣服和鞋袜,尤其是下肢或腰部衣服不要过紧。
(2)隔一段时间起来走一走,经常做全身尤其是腿部活动,如活动足踝。
(3)多饮水,不吸烟,避免酒精性或咖啡因饮料。
(4)一旦出现下肢肿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15.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
除了上面说的注意下肢活动的预防措施外,“药物”和“器械”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升级版”措施,主要针对长期卧床的住院患者。常用药物是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和华法林,器械方法包括间歇充气压力泵和梯度压力弹力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特别要强调的是,一旦出现下肢肿胀,尤其发生在一侧下肢者,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延误就诊和治疗有可能导致死亡率非常高的肺栓塞,并有可能导致血栓后综合征,影响下肢功能。对于不明原因或者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应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尽快呼叫120急救电话,尽快到医院就诊,否则可能来不及抢救。
16.出院了,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血栓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除积极治疗外,患者出院后必须定期随访,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段时间的华法林,以防血栓栓塞的复发。如果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具有明确的诱因,如外伤和手术后发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危险因素,华法林抗凝3个月即可;如果发生的诱因不大明确,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严重疾病未愈、仍在卧床、患糖尿病等,需要抗凝6个月;反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或者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栓塞、恶性肿瘤伴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长期或者终身抗凝。
血栓的治疗与二级预防
已经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再次发病的几率也相当高。以中风为例,二次发生中风可能更是“致命的一击”。
17.什么是血栓病的二级预防?
所谓二级预防,就是有病防止再发病,有事件防止再发生事件,有血栓防止再发生血栓的各种手段。建议:对于已经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血栓血管性事件的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除非存在禁忌,所有患者均应使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抗栓,且长期甚至终身使用。同时,对于这些患者,应改变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运动不足、嗜烟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再发生类似的血管事件。
18.怎样治疗血栓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手术和导管介入等办法。一旦出现栓塞迹象,必须争取在6小时内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时间越短越好,主要方法是开通血管和恢复血流,挽救濒临死亡和功能障碍的器官和组织,减少致死和致残。血管开通后,应持续使用抗血栓药物,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和出现新的血管事件。
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诊断和治疗往往非常复杂,因此预防重于治疗。对于血栓性疾病,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无论是二级预防还是治疗都是事后的补救措施,做得再好都不如把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编后:纵观专家所说的预防血栓的方法,其实都不复杂。预防血栓真正的难点并不在方式方法上,而是在“重视”与“坚持”上。血栓在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并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生中风、心梗、肺栓塞则悔之晚矣。因此,在我们拥有健康体魄的时候就应开始重视它,坚持各种预防措施,才能最终“防血栓于未然”。
这个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
我只能告诉你以下几点。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以上要是做到了就不会发生脑卒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