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粗略的用于计算IT技术图书收益的数学模型
众所周知,IT类的技术图书相比其他书籍来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贵。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在网上讨论某本书是不是贵了,有人说它贵,但也有人说相对于其能够给人带来的收益而言,它并不贵。那么到底是谁说了算呢,我想大家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个人主观看法为依据。在这,我试图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向大家说明一本IT类技术图书是否真的是贵了,抑或是不贵。但我并没有在文中给出结论,所有一切只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思索的启发而已。
既然是收益,当然就牵涉到成本和回报了。为此我们有如下的公式:
收益(I) = 回报(R) - 成本(C) (公式1.)
下面我们来分开讨论成本和回报的计算方法。
我们先说成本。说到成本,有人可能会认为,IT技术图书的成本不就是它的价格吗?其实不然,如果说价格就可以决定成本的话,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认为,我用来选书、读书的时间就都是在做无意义的事情呢(反正它们不会被计入成本中去的),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不用这些时间来和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如:和朋友聊天、吃饭、打牌等。另外,一本书在购买后,如何安置它也是一个问题,有的人可能会把它很仔细地包好,在不看时把它放到自己装饰奢华的书架中去,并不时清理累积在书表面上的灰尘以及书架中的蛀虫等……我们也可以把这些都放到书的成本中去,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成本都非常地小,一般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在此也就顺应民心地把它们忽略不计了(其实也有作者为了偷懒而少计算的原因)。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书的成本为
成本(C) = 书价(P) + (选书+读书时间)(T) × 读者单位时间的收入(S)(公式2.)
在上式中,书价一般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成本(C)想象成为是选书/读书时间(T)和读者单位时间收入(S)的一个固定函数。但这并不科学,因为在现在的IT图书消费者中,有大部分读者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既然他们没有收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就有
成本(C) = 书价(P) (公式2.1)
呢?
我想我们应该是不能草率地做出上面的那种决定吧!为此,我们必须修改一下我们的公式2.,让它对上班族和学生族的表现不完全一样。为此,我们有公式2.2:
成本(C) = 固定成本(SC) + 浮动成本(DC) (公式2.2)
其中:
固定成本(SC) = 书价(P) (公式2.2.1)
浮动成本(DC) = (选书+读书时间)(T) × 读者单位时间收入(S) (上班族)
= (选书+读书时间)(T) × 读者单位时间的学杂费(S') (学生族)
(公式2.2.2)
在公式2.2.2中,我假定对于学生来说,把学杂费开销算成其单位时间收入是合理的(至于是否真的合理,我也不得而知了)。
从公式2.2.1和2.2.2来看,其中的书价P和单位时间收入S(或单位时间学杂费S')对于某个读者来说都是固定的,所以在成本中,T的多少就显得很重要了。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对学生来说,单位时间的学杂费通常不会太高(至少相比上班族的单位时间收入来说),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书价实际上就占了总成本C中的很大部分。
OK,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用于计算成本的公式了(虽然它还不尽完美,但我觉得用它来对付大部分的问题已经足够了)。现在我们接着开始考虑回报了。
对于IT技术图书来说,算它的回报其实很不是很难。对于上班族和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一视同仁”,假设
R = 该图书中的技术可以给你带来收益的持续时间(T') ×
在这段时间内你因为掌握了其中技术所多得到的以体现知识价值的单位收入(DS)
上式粗看起来,好像甚为合理,但实则不然:因为你的收入的增长是在某一个时间内的突然增长,而不是一个渐进的平稳上升过程;另外,按照网友“恶魔吹笛来”的观点,你的其他行为可以用经济学的观点量化,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把我们以前所用来读书的时间量化到收益中去(这是因为有些人认为把那些时间用来读书是值得的,而和朋友出去吃饭等不值得)。为了简便,我们还是把收入增长带来的收益视为一个“在某一时间段内都保持不变”的常量DS'。
R = Rs + Rm + Ro(Rs:因为收入带来的收益;Rm:因为读者自己心里感觉舒适带来的回报; Ro:其他收益,如写文章的稿费等)
Rs = T' ×DS'
Rm = T" × S(或S') (T":你愿意为读书而不去做其他事情的时间,通常会有 T" == T)
其中,对于上班族来说,Rs应该是收益中最大的一块,而因为DS'一般而言,相对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T'的长短就显得很重要了。相对学生来说,Rm和Ro带来的回报则显得更重要,具体细节也因人而异。
好啦,乱七八糟地写了上面的那些,我也不想做一个结论。就把这个结论留给各位朋友一起来讨论完成吧(通常而言,我是一个懒人,懒人总是有办法偷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