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上网行政村达1800个 农民鼠标“点”出30亿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6-05-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卧龙镇金坑村是当地马铃薯的繁种基地,年产“早大白”等优良种薯500万公斤,但由于信息闭塞,销售一度成为问题。当卧龙镇信息服务站将此信息及时上网发布后,销路迅速打开,价格一路上扬,在网络的帮助下当地农民增收了200多万元。

这样的事例在辽宁省农村还有许多,3月6日,记者从辽宁省信息产业厅获悉,通过网上招商、网上交易,“十五”期间,辽宁省农民通过网络共实现农产品交易额30亿元。据统计,目前辽宁省实现上网的行政村达1800个,上网农民已经超过60万人,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有效手段。

2002年,针对全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农业结构调整难等状况,辽宁省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引导广大农民利用网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涌现出了“金农”、“爱农”、“益农”等十余个专业性优秀网站,每日通过网络汇集发布的各类市场信息达数千条,同时培育了一大批通过网络致富的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村经纪人。如今,“网上备耕”、“鼠标种地”、“网上叫卖”、“网上交易”这些新名词已频频在辽宁省农业领域出现,网络被农民形象地喻为“不打烊的市场,不下班的政府,不停课的教室,不关门的展厅,不收费的信使”。

记者从辽宁省信息产业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将进一步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一方面将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将加强信息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培训,扩大享受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农民队伍和以网络为手段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在“十一五”期间,将实现辽宁省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