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控制陆源污染降低赤潮发生机率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6-05-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前提,有关海洋专家建议:控制陆源污染,降低赤潮发生机率。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主任王红心说,赤潮发生的成因极其复杂,与海水营养成分、温度、盐度、光照等均有密切关系,但海水富营养化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向海洋过量排放,给海洋带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为赤潮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据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有关专家分析,海口近岸海域此次发生的赤潮,除水温高,风力弱及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外,还与水质遭受污染有关。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有关专家称,我省沿海大部分养殖场的养殖污水和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使沿岸海域污染负荷不断加重,直接导致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极易促进赤潮生物的繁殖。

专家称,目前适逢春夏之交,气候变化频繁,在营养物质丰富的海域极易暴发赤潮,海口近岸发生的赤潮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据介绍,今年来,我省近岸海域已发生3次赤潮,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专家认为,预防赤潮最有效的措施还是治理海洋环境污染,尤其是要有效控制陆源污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