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吃什么最好,宝宝一直跟着妈妈生活,最近饮食很正常,没有乱吃什么东西,但这两天一直拉肚子,还哭闹,是不是消化不良了?我该怎么办好?
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妈妈可以给宝宝吃点冬笋、鸡肉、火腿,不过,冬笋性寒,其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患结石、痛风、高尿酸血症、脾胃失调者不宜多食,每餐不要超过50克。这时,有经验的妈妈给宝宝用的是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它是专门针对宝宝的口感而研制的,不光效果好,宝宝们都特别喜欢。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所含的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可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诱发机体免疫力,激活机体吞噬活性,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使得外在菌难以留存体内,从而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是消化不良
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
奶粉喂养儿若排出绿色大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观察婴幼儿的大便性状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
如果婴儿大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小儿容易食积。
食积,又称“积滞”,是中医的一个病名,它是因饮食不当,影响到小儿的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滞胃肠所形成的一种胃肠道疾患。临床上以食不能消化、嗳气酸馊、肚腹胀满、大便干燥或时干时稀、舌苔厚腻、脉滑为主要表现。若积滞日久化热后,还可出现夜卧不宁、睡喜伏卧、辗转反侧、手足心热、排气恶臭等症状。
本病以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多由于小儿吃东西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或过食生冷瓜果及难以消化的食物,造成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而形成的。
中医治疗食积具有丰富的经验。对于症状较轻者,可选择服用小儿化食丸、保和丸、化积口服液等中成药以消食导滞和胃;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家长应尽快带孩子上医院看医生,根据情况服用中药汤剂。中医辨证可分为乳食内积、积热内蕴、脾虚食积三型。此外,捏脊(积)逆流法,也是临床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食积若治疗不及时,可转化为“疳证”,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家长们应重视食积的治疗
小儿“食积”推拿疗法
“食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食积可以引起胸闷、腹胀、腹痛、厌食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推拿治疗小儿食积,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 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 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参考资料:http://club.hxbaby.cn/200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