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彻底治愈经间期出血?时而会有经间期出血症状,时而又没有,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经间期子宫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在育龄期的妇女中较为常见。月经规则者,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没有明显的异常感觉,血色多淡红,一般无须特殊治疗。但也偶有出血量多、天数延长者,这种情况应考虑及时治疗。
为什么经间期子宫再次出血呢?
排卵期是指卵泡发育成熟正在排出的时期。这个时候,雌激素水平也随之升高到一个高峰,卵泡破裂排出后,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一般幅度不是太大,子宫内膜受其影响,部分出现剥脱,发生撤退性出血。经间期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化,而在分泌期,子宫内膜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二者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当孕激素分泌不足时,也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运转而引起子宫出血。
此外,应用性激素时方法不当,如时用时停、量忽多忽少,也可因药干扰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正常水平,引起撤退性出血。
出血较多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麻烦,除有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外,还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悦或情感上的压力,症状较重者,则可能影响正常的排卵和月经周期。
本病一般较易治疗。出血较多者,可用维生素k4止血,每次4毫克,1天3次口服。如内分泌检查属雌激素足所致的出血,可口服炔雌醇治疗,每次口服0.005~0.015毫克,连用10~14天。也可用乙烯雌酚0.5~1毫克,1天2~3次,血止后逐渐减量,每次减量不超过原用量的1/2,直至每日维持0.5~1毫克,共服14天。如果孕激素偏低,可服1号或2号避孕药,每晶片。或用炔诺酮,每日2.5毫克。也可用甲地孕酮,每日4毫克。还可用安宫黄体酮,每日4~6毫克。此类药同样是服14天,一般可愈当下一月经周期仍有出血时,尚可重复上述方法。值得提醒的是,该类药应在大夫的指导下服用,错服往往会加重病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上述方法副作用很小,服用时不必担心,不会有不良后果。
中医药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的效果。如阴道出血量偏多,或虽少而淋漓不止,血色淡红,伴四肢乏力,小腹作坠,纳谷不香,白带偏多,色白质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者,治宜健脾止血。药用党参、白术、云茯苓、甘草、怀山药、炙升麻、白扁豆、黄芪、黄精、乌贼骨、炒地榆、茜草等。
如果经间期经常出血,量或多或少,血色淡红,月经周期不准,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神疲力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者,法用补益冲任止血。药用党参、黄芪、熟地、山萸肉、阿胶、何首乌、煅龙骨、煅牡蛎、旱莲草、三七、仙鹤草、乌贼骨等。
倘若经间期出血频繁,血色较红,伴胸闷烦躁,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发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者,治宜清肝泻火止血。药用生地炭、牡丹皮、柴胡、何首乌、枸杞子、元参、黄芩、白芍、生茜草、茅根、生甘草等。
譬如经间期时常出血,量多少不定,血色偏暗,上腹刺痛,或伴胸闷,平素月经血块多,痛经,舌质暗,苔薄,舌边有淤点、淤斑,脉涩者,法宜理气化淤止血。药用当归、川芎、生地、制香附、刘寄奴、卷柏、三七、青皮、牡丹皮、红花、白芍等。
中药一般在发病前1~2天服用,1天1剂,根据病情决定服用时间及其剂数。
还应说明的是,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高低,有时受精神因素的影响。经间期子宫出血患者应避免精神刺激、避免大怒、避免劳累、避免过于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对该病的康复不利。患者饮食当以素淡为主,辛辣、酒类、冷食等有刺激的食品,当属忌食范围。
此外,经间期子宫出血量虽少,但子宫内膜有部分剥脱面,一旦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入侵,足可引发子宫内膜乃至附件、盆腔感染,故此期间应保持外阴清洁,出血期间要禁止性生活,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