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检查结果:脾肿大,厚约53MM,是什么原因,需要什么治疗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储血、髓外造血(胎儿时期或出生后骨髓功能受损时)、破坏血细胞、参与免疫等重要功能。
我国成年男性脾长平均13.86厘米,宽8.64厘米,厚3.07厘米;成年女性脾长平均13.09厘米,宽8.02厘米,厚3.05厘米。
无论任何体位,脾脏正常情况下是在肋弓下,不能触及的。如能触到脾下缘即属脾肿大,但需注意除外脾脏下垂。脾脏下垂者亦可在肋缘下触及脾脏,但叩诊脾脏下垂者脾上界可降低。脾脏下垂见于内脏下垂病人,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致横膈下降者。
临床上将脾脏肿大分为轻度、中度、高度肿大。肋缘下刚触及至肋下3厘米以内,属于轻度肿大;3厘米至脐水平位置,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则为高度肿大或称为巨脾。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脾脏肿大的病因很多,按发生机制归纳起来可分为下述五类:
(一)感染性疾病所致脾脏肿大:
因病原体刺激,引起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导致脾脏充血而肿大。伴脾脏肿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等。
伴脾肿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病、梅毒、真菌感染及血吸虫病等。
直接侵犯脾脏的感染,如脾脓肿,脾结核性肉芽肿等。
(二)充血性脾脏肿大:
因脾脏静脉压力增高,脾脏血液回流受阻、淤血,而导致体积增大。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及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
充血性脾肿大,常伴腹水。由于红髓内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小梁增厚,脾索增宽,故充血性脾大易伴有脾功能亢进。
(三)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脾脏肿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白塞病等疾病的患者,可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亢进,使脾脏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而出现脾大。
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白细胞减少及脾肿大的特殊类型,患者在关节症状出现数月到数十年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伴感染,脾脏肿大为中至重度。
(四)血液病所致脾脏肿大:按发生机理可分为:
1、红细胞在脾内破坏增加:因过量红细胞在脾内破坏,含铁血黄素在脾内沉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脾索增宽,血窦扩张而致脾大。
贫血、黄疸伴脾大,是慢性溶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病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脾脏髓样化生:当骨髓纤维化时,脾脏可发生髓样化生,即脾脏恢复具有造血功能,充满早期造血细胞,同时伴有巨噬细胞增生,脾脏因而肿大。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也可发生不同程度脾脏髓样化生而引起脾脏肿大。当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脾肿大原因,尚与血容量增多有关。
3、血液恶性肿瘤细胞浸润:各类实体瘤很少转移到脾脏,但各类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时,恶性细胞易浸润脾脏,并引起脾脏肿大。
4、脾组织细胞增生:朗罕氏细胞组织增生症常有脾脏大,在病变区有大量朗罕氏细胞浸润,常与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形成炎性肉芽肿。
噬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良性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52%病例有脾肿大。
5、脾囊肿与脾肿瘤:脾囊肿,包括寄生虫囊肿和非寄生虫囊肿两大类。前者有包虫囊肿,后者包括先天性囊肿和假性囊肿(脾血肿退行性病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