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很肥,经常喝白酒和啤酒,不到三十岁就有脂肪肝和甘油三脂,坐着也出很多汗,听说是喝啤酒太多,导至体内虚寒严重而盗汗。平时也很多痰,经常咳嗽的。平时都不做运动,很爱睡觉,劝他去看中医不肯去,我该怎么办呀?我们还没生孩子呢?
出汗是人体健康的标志。倘若在大热天时一滴汗也不流,则称为“无汗”,这类人可能先天性汗腺较少,也有可能是因感受风寒,寒邪束表导致毛管腠理闭塞,所以在大热天时出现少汗或无汗的情况。基本上,正常生理性的出汗或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也有不少病理性出汗的例子,最常见的是自汗及盗汗两种,一般来说,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二者只要通过适当的食疗便有所改善。
自汗: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白天时分经常出汗。多数由于肺气虚弱,阳气不足,与气虚、血虚、阳虚、痰、湿等有关。除此之外,自汗更不会因天气炎热,衣服厚薄或身体活动有关,而在白天时多汗出,多为气虚,阳虚,血虚的症状。
中医推荐的食疗:黄芪党参汤。
材料:黄芪200克、党参100克、白术100克、防风75克、浮小麦75克、瘦肉100克。
做法:先将防风、浮小麦放入布袋内,与其他洗净的药材及瘦肉一起煲两小时。
功效:黄芪有固表止汗之效,党参能健脾益气。另外,白术健脾燥湿,浮小麦则益气止汗,适合气虚、阳虚及血虚等人士。
盗汗:晚上睡眠时出汗,时多时少,严重时衣服湿透,醒来时汗流自止。主要成因大多是由于心血不足,心脾受损或先天不足及后失调,血虚、阴虚为主。
中医推荐的食疗:淮杞水鱼汤。
材料:淮山250克、杞子50克、圆肉10颗、牡蛎250克、水鱼1斤、生姜3片。
做法:用炖锅炖4小时。
功效:淮山健脾益肺,杞子补肾养肝,圆肉有安神益脾的功效,牡蛎能潜阳止汗,对患有盗汗型人士有显著效用。 治自汗、盗汗的水果食疗方
1、红枣、乌梅各十个,或加桑叶10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治自汗、盗汗。
2、红枣7-10枚,仙鹤草20-50克,水煎服。治盗汗。
3、紫甘蔗皮适量,小麦一把,水煎去蔗皮,食麦饮汁,治盗汗。
4、治自汗、盗汗:桑椹子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每日2次。〖宜忌〗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服。
自汗、盗汗的食疗方法!
自汗、盗汗是因阳虚、阴虚所致。多见于小儿、肺结核病人、产后妇女、大病初愈体虚的成人等。
自汗是人在清醒的情况下,未受热又未劳动、未运动而汗出不止,出汗后怕冷、精神疲乏等症状。是因阳虚卫气不固引起的。
盗汗是人在睡熟后不自觉的出汗,醒后即止,汗收后感觉烦热的一种症状。多因阴虚内热,迫汗外泄所致。 盗汗常用的食疗方法:
1、 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2、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3、 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4、 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5、 乌豆煲塘虱:
每次用乌豆100克、塘虱鱼2条,去内脏及鳃,加水适量煲之,豆熟时加盐、油食用。有养血益阴、滋肾调中等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病后体虚、血虚头痛、耳鸣、疲倦乏办等症。
6、 韭菜炒鲜虾:
每次用韭菜150克、鲜虾250克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盐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可适用于治疗盗汗、阳萎、遗尿、遗精等疾患。 自汗常用的食疗方法:
1、 浓豆浆饮:
每次用豆浆2碗,将其中1碗放入锅内,煎成豆腐皮状食;另1碗煮沸加少量白糖饮用,每天1次。有补虚益气之功效。
2、 枇杷叶糯米粽:
每次用糯米250克,用水浸泡10小时,新鲜枇杷叶若干,洗净去毛后包粽,蒸熟服食,每天1次,连服4-5天。有补中益气、暖脾和胃、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产后多汗等出汗异常疾患者服食。
3、 党芪五味炖猪心:
每次用党参12克、黄芪12克、五味子9克、猪心1个,水适量隔水炖1小时,吃肉饮汤,每1-2天食1次。有补气益血、固表止汗等功效。
4、 枣豆黄芪煎:
每次用红枣20枚、黑豆50克、黄芪30克,水煎分2次饮用,每天或隔天1次。有益气剑汗等功效。用于自汗者服食。
5、 杞子炖乳鸽:
每次用枸杞子20-30克、乳鸽1只(去毛及内脏),加水适量,放炖盅内。隔水炖熟,调味吃肉喝汤。有补气益血之功效。
6、沙参合剂煲瘦肉:
每次用沙参15克、玉竹15克、百合15克、淮山15克、猪瘦肉100克,水适量共煲1小时以上,调味吃肉喝汤,每天1次。有养阴益气之功效。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出汗、气短乏力、口干思饮等症。 出汗异常及食疗
从中医的角度出汗异常可以分为:
自汗和盗汗。自汗是指经常出汗,稍有动作时情况更甚。对于久病体虚者,伴有气短、面色苍白,则属于气虚自汗。
盗汗是指入睡时则汗出,醒来时则停止汗出,称为盗汗。
自汗?盗汗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自汗盗汗以虚证多见,一般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临床不可拘泥于此,亦有自汗属阴虚,盗汗属阳虚者;因肝火或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
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其他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盗汗或自汗,比如,小儿缺钙时,容易盗汗,结核病人也容易出现盗汗,但这些一般都有原发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小儿缺钙时,可以有串珠肋,出牙迟等,结核病人会有低热,咳嗽等症状. 建议,首先要排除各种可能导致盗汗的疾病(建议西医),而后,在排除上述疾病后,可考虑中医调理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多汗药膳
你好:你可以到助康网上了解阳
萎
康
复
汤
纯
中药疗效好可以帮助你,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