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是很有讲究的,要根据药品的药性、种类,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或冲服等,而不能把许多药在一起混煮,如:
1、先煎:
1)属矿物质类的中药如灵磁石、黛赭石、芒硝、生石膏等,还有动物的贝壳、骨骼、化石等类中药,这两类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很不容易煎出来,因此要先煎,以便煎的时间长,能把药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
2)有一些中药毒性较大,如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等,这些药物煎的时间长一些可以减少其毒性。
2、后下:
一些属于植物的花、叶等类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挥发掉,如木笔花、芥穗、薄荷、藏红花等宜后下,否则煎煮时间过长,药中的有效成分很容易被破坏掉。
3、包煎:
即煎药有时要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
1)一是有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
2)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马勃、青黛、灶心土等,煎服时容易溢出或沉淀,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
3)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单煎或冲服:
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朱砂、麝香、三七、蛇胆、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5、烊化服用:
有一些中药是用动物的角、皮、器官等熬制而成的胶状物,如阿胶、鹿角胶、鹿胎膏等,这些药物宜烊化服用。
煎煮中药讲究挺多。有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还有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这些药都不能混煮。
还有先煎、后下、包煎、溶化和冲服,这是为了充分发挥药效。1)先煎:介壳类、矿石类的药物,因坚实难煎出有效成分,应打碎先煎。方法是先煎沸10分钟~20分钟,然后再入其它药同煎。需先煎的有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珍珠母、生石膏、瓦楞子等。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夏枯草、竹茹等,也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它药。有毒的药
也应先煎一小时以减低其毒性,如半夏、生附子等。
2)后下:芳香的药,用其挥发油取效的药,应在其它药已煎煮10分钟~15分钟后,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同煎,一起煎5分钟~15分钟即可。后下的有薄荷、香薷、木香、细辛、银花、紫苏、砂仁、豆寇等气轻力薄之药。
(3)包煎:某些含有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毛的药物用纱布包好和其它药物一起煎,以防止煎好后药液混浊、粘罐底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需包煎的有滑石、青黛、红花、旋复花、车前、葶苈子、赤石脂等。
4)溶化(烊化):某些粘性大而易溶的胶质药因煎时易粘罐底煮焦,或粘附它药影响疗效,因此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少量水煮化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之药汁同服。溶化的药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饴糖等。
(5)冲服:散剂、丹剂、小丸、自然汁及某些用量少的贵重药,用温开水冲服。需冲服的药有牛黄、麝香、沉香末、肉桂末、田三七、紫雪丹、六神丸、生藕汁等。
此外,还有"另煎"。某些贵重药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然后和其它药物煎取的药液同服。既减少同煎时被它药吸收,又尽量保持其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