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什么意思啊?和我们正常人不一样吗?要怎么区分呢?
体内有乙肝病毒,但病毒没有侵犯肝脏,使肝脏功能发生损害,这样就称他(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简单说就是感染了乙肝,但没有肝脏炎症。 婴幼儿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主要是水平感染所致,可因输血、预防接种、与家庭成员中HBV感染者的密切接触等而感染。3岁以内婴幼儿也因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于造成乙肝病毒持续携带。
所谓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无症状乙肝携带者能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卫生部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姚光弼)。
对这组群体应作为正常人来看待,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不能有入学,就业和婚姻上的歧视,更没有必要造成本人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紧张,大家要正确对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带有乙肝病毒但没有发病的人群,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亿人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就学、应聘等活动(但是对身体条件有特别要求的除外)。乙肝病毒携带者平时注意定期验血,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注意饮食和休息,可以保证终生不发病。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一般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活动不会传染他人,不过在输血、性生活或亲密接触中可能存在传染性,需要注意。
1乙肝病毒携带者,简单说就是感染了乙肝,但没有肝脏炎症。但由于易于传播,所以得这么叫。
2在未发病时,与正常人一样,得到医院做专门检查才能区分(不久前也有争论过公司可不可以给员工强行检查);至于发病时,就会有明显症状。
3少吃动物脂肪及刺激食物(冬天虽然冷,也只能过穿衣服)
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禁忌2009-03-14 19:4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一种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疾病 肝炎一般病程较长,特别是慢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殊疗法.因此合理的饮食调节及适当休息,具有重要意义. 禁忌. 1.忌酒.酒,味苦,甘,辛,入心,肝,胃经,有毒.肝炎病人本为湿热之体,饮酒则助湿动热.临床实验表明;酒的主要成份一一乙醇有90%以上要在肝脏内代谢分解.生成乙醛,乙醛和乙醇都具有直接损害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对于正常人,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而对肝炎病人来说,由于本身肝实质己受到损害,肝功能受到影响,肝脏对乙醇的解毒功能下降.因而,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肝脏受到进一步的损害,从而加重情.因此肝炎病人必须忌酒. ,2.忌高糖摄入.血液中糖浓度正常有利于肝糖原的合成,而肝糖原对肝细胞的再生及解毒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病人如能正常饮食,又无糖原不足现象,则不必另外补充糖类.过多摄入糖类,一方面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另一方面慢性肝炎病人由于体力活动少,营养补充增多,大多数病人病后身体发胖,体内脂肪增多,若大量地摄入糖类,则可促进体内脂肪类物质增多,严重者可导致高血脂和脂肪肝,进而加重原有病情,故肝炎病人不可过高摄入糖类。 3.忌过多摄入蛋白质.急性肝炎病人,蛋白质,摄入不宜过高,因为在肝功能障碍情况下,肝脏去氨作用下降,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肝脏负担,使血氨上升,进而导致肝昏迷,故肝炎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忌脂肪摄入过量,也不宜摄入过低.肝炎病人,对食物中的脂肪吸收能力明显下降,脂舫摄入过多超过了脾胃吸收与消化功能,常可导致腹胀及腹泻.限制脂肪摄入量是肝炎病人饮食的基本原则,肝脏内脂肪沉着妨碍肝糖原的合成,并能降低肝细胞的机能,但脂肪有刺激胆汁分泌作用,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故也不宜摄入过少,可选用易消化的含胆固醇少的脂肪类饮食,如奶油,埴物油等,每日40一60克即可. 5.忌偏食及过度劳累,肝炎病人,肝脏受到损害,会影响多种维生素的吸收与转变代谢,同时也导致微量元素的吸收障碍.维生素直接参与肝脏代谢,微量元素是组成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因此肝炎病人应保持均衡饮食.肝炎病人在调摄饮食的同时,还要生活有节,忌气愤脑怒,勿忧思,避免劳累,节制性欲,以利疾病恢复. 6.忌到公共场所活动,一方面病毒性肝炎在急性发作期有传染性,因此病人宜隔离或在家休息;另一方面,即使不处于传染期,但病人往往体质较虚,到公共场所活动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或引发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