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详细越好,比如获得过哪些奖项啊什么的,谢谢了
韦以宗简介
====================================================
韦以宗,男,1946年10月出生,广西平南县藉,主任医师,兼广州和谐医院整脊科特邀专家、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国际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亚健康分会副会长等职。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广西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部级)乙级奖;1984年为广西自治区重奖四名突出贡献知识分子之一;1988年获全国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8年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99年荣获吴阶平副委员长颁发“廿世纪接骨学最高成就奖”;获200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学术著作奖。
主要论著
====================================================
韦以宗目前著作共9本,总计730万余字,发行量达14万多册。其中《中国骨科技术史》(1983年)填补了骨科领域的空白,已收编为大专院校教材,被译成日文教科书。
此外,韦以宗先后点校、校释出版了《理伤续断方》、《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1990年)、《跌损妙方》、《救伤秘旨》(1886年)、《回回药方•折伤门》、《永类钤方•风损伤折》、《秘传伤科方书》(1995年)。1988年,由韦以宗任总编的我国第一套骨伤科教材《中国骨伤科学》10卷本出版;2001年,《中国骨伤科学辞典》出版; 2003年《现代中医骨科学》出版,均任总主编。
截止目前,韦以宗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中药治疗开放性骨折》荣获地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前臂骨折、肱骨髁骨折、胸腰椎骨折的研究论文发表后,被《中国接骨学》引用,并编进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科学》教材。对中国整脊医学历史文献、传统整脊手法机理及适应症研究和脊柱机能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平行四边形理论和椎体板块移动椎曲论,并取得非手术治疗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症的成功。美国报刊转载有关论文并以英文版在期刊刊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3年起,将韦以宗所研究成果列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举办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已培训主治医师以上学员200多人(外国学员12名)。
《中国整脊学》
====================================================
本书填补了我国整脊学研究的一项空白,使中医整脊上升到一个新的科学平台,促进其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韦以宗教授运用传统医学思维模式和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发掘整理中国传统医学整脊学的理论经验,从脊柱的功能解剖和运动力学研究作切入点,创造性地论证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和椎曲论运用这些理论诠释传统整脊疗法的科学原理,并使之规范化:提出理筋、调曲、练功的三大治疗原则,手法、针灸、内外用药、练功康复的四大疗法和八大整脊手法的中国整脊学的治疗学 全书重点介绍在这些新理论指导下,诊疗脊柱常见损伤疾痛的经验,尤其是作者研究发现颈椎病新的病因学说,上痛下治的新方法:研究发现人类腰曲形成的机制,并据此运用凹维调曲法,解决颈、腰椎伤痛力学紊乱的临床难题 全书图文并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对常用的手法和常见的疑难痛,附有临床的经验教训的医案,是一册既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叉有现代科学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的中国整脊学。
本书可供中西医骨科、脊柱外科、推拿科临床、科研医师、中医教学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运动医学研究者、西医学习中医者参考。
主要贡献
====================================================
自1970年进修中医骨科后,在县人民医院开设了30张病床的骨科,是当时全国少有的县级医院骨科。1978年调广西自治区医院外科工作,1985年成立骨伤科研究室任主任,1986年在韦以宗教授的建议下,成立广西自治区中医骨伤科研究所,韦任法人第一副所长。由于骨伤科后继乏人,韦以宗于1985年团结全国专家,成立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学院,在28个省市自治区设34个分院98所辅导站,经四年努力,培训了6千多名骨伤科医生,缓解了社会的急需。同时,创办了我国第一份《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该杂志为全国科技核心期刊,韦以宗教授担任主编8年。1986年,韦与施杞等专家促成中华中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1993年韦以宗教授出国办学,为东南亚各国培训195名骨伤科医师,获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表扬。1997年9月,韦联合18个国家地区骨伤科界,在吉隆坡成立“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后于北京、澳大利亚悉尼、香港和德国美因兹召开第二、三、四、五届世界大会,出席代表达3000多人次,联合会会员发展到1200多人,包括24个国家地区。各届大会论文集和杂志发表论文548篇,促进了中医骨科在世界的普及提高。同时,创办了《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美国中英文版(1999),任总编。2003年,中国唯一以报导世界杰出华人新闻人物的《中华英才》杂志以“白衣风骨气自华——为了维护民族脊梁骨气,他呕心沥血编著中国骨科技术史,并牵头推动中医骨科走上世界;为了维护人类脊梁骨气,他潜心研究发明一说二论,令澳洲整脊专家惊赞中国整脊了不起”为题,报导韦以宗“传中医理念,扬中华骨气”“淡泊名利,博爱做人”的事迹。
相关报道
====================================================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5日 14:13)
四十年前 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
韦以宗:医生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那时候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怎么样提高自己的技术把病人医好。
四十年后 他潜心研究 努力让中医走向世界
韦以宗:在学术上来讲,在医疗技术上不管你是中医西医,医好他的病才算是好医。
为了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他沉醉于中医的魅力之中
韦以宗:我只是个责任感,实在在我是个责任感!
人物身份:
韦以宗 58 岁 北京光明骨伤医院 院长
四十年前,当韦以宗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医院的一名医生时,并没有想到四十年后,在北京他会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医院。
韦以宗:我们那时候医生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那时候没有那么多想法 ,就是怎么样提高自己的技术 ,把病人医好。
今年58岁的韦以宗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家境贫寒的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当一个医生,能让穷人看得起病。
韦以宗:因为我7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和我的哥哥病了一场,那时候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因为请了很多医生医不好,而且有的医生漫天要价,家里没有钱他不给医,所以当时我就下决心,我长大一定要学医,要当个穷人的医生。既要医好病人,也要减轻穷人的负担。为什么学中医呢,就是我有一个伯父他本身是个跌打医生,所以我受他的一些影响,我认为中医比较简便一点。
1968年,韦以宗从中医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平南县医院工作,那时的县医院中西医并不分家。
韦以宗:正好我在县医院的时候,我是和普通外科在一起的,胆囊切除、胃大切、剖腹产都做过的,所以我那时候就是一个外科医生。我到区人民医院的时候,卫生厅的介绍信说我是县医院的外科副主任,所以他们都当我是西医,后来这本书出来他们才知道,老韦还是中医的呢。
这就是曾改变了很多人对韦以宗看法的那本书——《中国骨科技术史》,说起写这本书的过程,还要得益于在县医院那段中西医不分家的治疗经历。
韦以宗:因为我们在医院里面,轮流值班的。一到值班急诊的话,你什么病人都看,而且还要出诊,有时候乡下的病人来不了的话,要你出诊,背着个药箱,坐个自行车就去了。我记得很深刻,那时候经常是半夜三更,没有灯,拿个手电筒往乡下跑。
县城清贫而有繁忙的日子并没有影响韦以宗治病救人的热情,尽管从事的并不是纯粹的中医专业,但县医院这个小天地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广泛实践的舞台——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进行治疗,尤其是在骨伤治疗方面,韦以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74年2月,当他有幸被派往广西医科大学进修西医骨科时,撰写一本关于中医骨科发展专业的历史书,填补中国中医学空白的想法让这个来自县城的医生久久不能平静。
韦以宗:在当时萌发写《中国骨科技术史》,就是因为在广西医学院进修骨科的时候看了大量的西医骨科的著作,后来我发现我们祖国医学这方面的文献很短缺、很零散,连一个这个地方断或者是骨折都用洋人的名字命名的。所以我当时说,难道这个骨折都是从太平洋漂来的吗?所以我就怀疑,我就不相信我们祖国医学两千多年对这个骨折都不认识。当时就有人讽刺我了,说韦以宗是太狂妄了,在一个小小县医院想写一个国家的一个专科史,但是他们这样说,我不在乎这个,因为我认定了这个事情。
酝酿了三年之后,韦以宗开始动笔,在广西医学院,广西玉林医学情报所的图书馆,他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医的历代文献和有关的历史文献,白天工作忙没空,就利用晚上的时间,一年多地笔耕不辍,这本足以填补中医骨伤历史空白的《中国骨科技术史》的初稿在一个县城普通医生的笔下问世了。
韦以宗:我越写就越兴奋,怎么兴奋呢,因为刚好发觉祖国医学这方面的古籍文献的时候,就等于你去考古挖宝一样,你发现一个宝贝一样,你说你那个心情怎么样?
然而,当韦以宗满心欢喜地拿着这本三十几万字的成稿想要出版时,却遭到了出版社的拒绝。
韦以宗:我记得很深刻的,他说我们广西这个地方,本来科技文化比较落后的,他说韦以宗医生,你的想法挺好,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一个学科史是那么简单的,当时带我去的一个我的老师姓林的,出门以后和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以宗你听到没有,人家在说广西人写不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学科史,这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
一直到四年之后,在时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的施杞先生的慧眼推荐下,《中国骨科技术史》才得以出版 。如今,这本书不但成为国内大中专院校中医学的教材,还被翻译成日文,进入了日本中医教学的课堂。也是在这本书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韦以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医。
此后的日子里,荣誉接踵而至,先是图书获得国家优秀科技成果奖,然后是作为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韦以宗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奖励。
韦以宗:后来最大一个意外就是那时不是说重奖知识分子,广西后来就选了四个知识分子重奖,就把我选上了,用他们说的是十年寒窗无人,一朝成名天下知了。电视也报了,但这都不是我的初衷,原来没想着这种。
在这之后,韦以宗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本书《中医骨伤科学辞典》的创作。
韦以宗:因为这个辞典涉及很多古汉语、古代的名词,我们这代人如果不把这个辞典写好的话,到你们这一代很困难,为什么呢,繁体字你们都搞不清楚。另外一个,我们现在讲究中医要走向世界,传统的东西、古代的东西首先在我们中国自身、自己认同,你不能叫外国人认同你。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看不懂自己祖先的东西,你怎么把祖先的东西拿出去给外国人看。
2001年,在60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由韦以宗担任主编的100多万字的专著《中医骨伤科学辞典》问世了。
如今,韦以宗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在发掘古代骨伤科学历史,而是在进行整脊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他希望自己能将骨科治疗方面的经验加以总结并进行科学的阐述,他也希望他的论述能被世界医学界予以认同。
(由CCTV-1《东方之子》供稿
韦以宗,男,1946年10月出生,广西平南县藉,主任医师,兼广州和谐医院整脊科特邀专家、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长春中医学院国际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亚健康分会副会长等职。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广西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部级)乙级奖;1984年为广西自治区重奖四名突出贡献知识分子之一;1988年获全国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8年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99年荣获吴阶平副委员长颁发“廿世纪接骨学最高成就奖”;获200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学术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