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从心跳停止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神经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神经细胞的损害,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故现已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现今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复苏(basic life support, BLS)、后期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和复苏后处理(post-resuscitation treatment, PRT)。
复苏的首要问题是争取时间,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心跳停止后4分钟内即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复苏者的成功率最高。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早期开始复苏是提高成活率和脑功能完全恢复的基础。有效复苏开始时间虽仅有分秒之差,却常可严重地影响复苏效果。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般都无从预知,仅靠医疗机构的力量来处理,很难做到及时。因此,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进行互救,普及复苏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对于尽早建立复苏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医疗辅助人员、消防队员、警察、司机和事故易发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培训。CPR是身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熟悉它您就是周遭亲友的护身天使。
初期心肺复苏(BLS)是呼吸、心跳停止时的现场应急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氧合血液灌注。其任务可归纳为ABC:A (air way)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是初期复苏的主要措施。
正确判断病情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作为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应该沉着镇静地观察伤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作出伤情判断,本着先抢救生命后减少伤残的急救原则,先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判断,它包括神志,呼吸,脉搏,心跳,瞳孔,血压(但在急救现场一般无条件测量生命体征),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其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1、检查神志是否清醒
神志是否清醒是指伤员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反应。可以大声呼喊病人,敲打病人脸颊或拧病人手脚等(须注意患者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伤员)。如果伤员毫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着病情严重。此时要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如伤员神志清醒应尽量记下伤员的姓名,住址,受伤时间和经过等情况。
2、检查呼吸是否正常
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首先可以观察胸壁有否上下起伏活动,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体察有否气流进出,或者用一薄纸片、棉花丝或一丝餐巾纸放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看看是否随呼吸来回摆动。以上方法检查,如无迹象的话,可以初步判定呼吸已经停止,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
3、观察脉搏、心跳是否正常
脉搏即动脉血管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手腕部的挠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是最容易触摸到脉搏跳动的地方。正常成年人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一般以手指触摸脉搏即可知道心跳次数。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及病人手腕桡侧的动脉,如果感觉不清楚,可以触摸病人颈动脉。对于危重病人无法摸清脉搏时,可将耳紧贴伤员左胸壁听心跳。如果脉搏和心跳消失了,要马上做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抢救。
4、检查瞳孔是否正常
正常人两眼的瞳孔等大等圆,在光照下迅速缩小。对于有颅脑损伤或病情危重的伤员,两侧瞳孔可呈现一大一小或散大的状态,并对光线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
5、检查伤员是否有大出血
大出血时有三种明显症状: 出血性休克,脸色苍白,出冷汗; 脉搏弱而快,一分钟120次以上;身体耷拉,反应淡漠。头颅、胸、腹部等的内出血,从外部很难发觉,须紧急送往医院急救。
经过上述检查后,基本可判断伤员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有危险则立即进行心、脑、肺的复苏抢救。如无危险则对伤员进行包扎、止血、固定等治疗。
心肺复苏的实施
当病人神志消失,无自主呼吸及大动脉无搏动(触诊颈总动脉),即可诊为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打开患者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若有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 如口香糖、假牙等。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先使患者头部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术者一手将病人的下颌向上、后方钩起,使其头部向后仰;另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病人后仰位置,同时以拇指和示指将病人的鼻孔捏闭。然后术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部用力吹入。开始时迅速连续吹入3~4次,然后以每5秒钟吹气一次的频率进行。每次吹毕即将口移开并作深吸气,此时病人凭其胸肺的弹性被动自行完成呼气。施行过程中应观察胸壁是否起伏,吹气时阻力是否过大,否则应重新调整呼吸道的位置或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施行的要领是每次深吸气时必须尽量多吸气,吹出时必须用力。这样可使吹出气中氧浓度高(达16%),使病人的潮气量足够(成人可达800ml),PaO2可达10.7kPa(80mmHg)。这种方法已普及世界各国,效果优良。其缺点是操作者易感疲乏。
2、心脏挤压
心脏挤压是借间接或直接挤压心脏以形成一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有效的心脏挤压能维持心脏的充盈和搏出,可能诱发心脏的自律搏动,并可能使生命重要脏器(其中最重要的是脑)在较长时间内不致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挤压分为胸外心脏挤压和胸内心脏挤压两种方法。胸外心脏挤压是借助于在胸骨上施加压力使心脏的容积改变,从而推动血液循环的方法;胸内心脏挤压则需剖开胸腔直接用手挤压心脏。初期心肺复苏只施行胸外心脏挤压,其效果已被证实相当可靠,只要操作正确,动脉压可达10.7~13.3kPa,足以防止脑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要领:病人必须平卧,背部须有坚实物体(木板、地板等)的支持。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沿季肋摸到剑突,选择剑突以上4~5cm处的部位,即胸骨下半部为挤压点。将一手掌跟部置于挤压点,另一手掌的跟部复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跷起,两臂伸直。然后术者凭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垂直向胸骨下半部加压,使胸骨下陷4~5cm,压下后即放开,使胸骨自行恢复原位。如此反复操作,挤压时心脏排血,松开时心脏再充盈,形成人工循环。如果两人进行复苏,则一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12次,另一人以每分钟80~100的速度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亦即每5次心脏挤压后,行人工呼吸1次(5∶1)。如只有一人独自进行复苏,则宜以每分钟80~100次的速度挤压心脏,每挤压心脏15次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
有效的心脏挤压可以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心脏挤压过程中如果瞳孔立即缩小并对光反应者,预后较好。如无药物的影响而瞳孔始终完全扩大且角膜呈灰暗色者,预后一般不良。但瞳孔的变化只能作为复苏效果的参考,不宜根据瞳孔的变化来决定是否继续复苏。
胸外心脏挤压较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可损伤内脏,引起内脏的穿孔、破裂及出血等。尤以心、肺、肝和脾较易遭受损伤,应尽量避免。老年人由于骨质较脆而胸廓又缺乏弹性,更易发生肋骨骨折,应倍加小心。
婴儿及儿童心肺复苏抢救法
在心肺复苏中,我们称小于1岁者为婴儿,1~8岁者为儿童,对这些患者须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8岁以上的儿童则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心肺复苏法。
操作要领:1、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呼吸急救。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如病人为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吹气时先迅速连续地吹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吹气的力量以胸廓上升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2、一旦打开了气道和进行了两次吹气后,就必须检查脉搏。对婴儿,一般检查肱动脉,它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指幅,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3、婴儿用中、食两个指头进行按摩,胸骨下陷深度为1.5~2.5厘米,每分钟100次。对儿童用一只手掌根,下陷深度为2.5~4.0厘米,每分钟80次。
注意事项:1、不管婴儿或儿童,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频率均为5∶1;2、经抢救后呼吸恢复,立即去医院继续诊治。
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单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2∶15; 双人施救,人工呼吸∶心脏按摩=1∶5。
2、在做完四个循环,需检查脉搏3~5秒,若无脉搏则继续心脏按摩,以后每做完四次循环检查一次。
3、若有脉搏则检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即将病人置于复苏姿势,以避免呕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无呼吸则继续实施人工呼吸。
4、遇到嘴张不开的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5、遇到吐血或呕吐病人,先将脸侧向一方,以利呕吐物吐出,并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若口腔内有异物,应先清除掉。再用干净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嘴内清除呕吐物。
6、若病人清醒,绝对不要给病人吃食物或喝水。
7、病人呼吸停止时必须正确开通气道。反之,送入的气不是到肺而是到胃里,会出现胃鼓起,并有打嗝样的声音。若空气囤积在胃部,回气时可能会带动胃中的食物一起返回出来,有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的危险。
8、送入气的量必须适当。成人的肺活量一般在3200CC,所以一次送人其四分之一,即800CC,一般婴幼儿一次送入300—500 CC,送入一口气后必须干净、迅速地脱离病人嘴巴,同时体察他有否自主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