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B超报告:空腹胆囊切面大小为6.0*2.5cm,壁薄,光滑,囊内透声好,颈部可见少数等回声斑,后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大者为0.6*0.6cm。请问她患的是胆结石还是胆囊息肉?(有的医生认为是附着在胆囊壁上的胆固醇结晶,有的医生则认为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辩证】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
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
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
症状:一般无症状;
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
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 (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
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
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癌变率较低。
你母亲的B超报告说明0.6*0.6cm在胆囊颈部,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我认为是胆固醇结晶,因为胆囊息肉是不移动的。
因为报告中提示没有声影、不活动,这种情况可以排除结石,结石的典型B超影像是“伴有声影的强回声、可以随体位变化活动”。
从其大小、回声和活动度描述看,应该是炎性息肉,可以抗炎利胆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也可以行CT扫描明确。
炎性息肉是一种慢性刺激导致的局部滑膜皱襞增生性病变,这种刺激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生物的,其内可以硬化或钙化,从而导致其回声不均匀。物理的多见于老年人,可以没有症状;生物的多继发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等疾病以后,一般有症状。
真正的胆囊息肉是无症状的,象体表的疣一样,组织学与正常的胆囊壁没有区别,其回声均匀如胆囊壁,有清晰的界限和圆滑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