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脚常抽筋,朋友告诉我补充钙。我已70多岁,怎么补充好?
手脚常抽筋 补充钙
首先谈补充钙的问题。补充钙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吃盐。多吃盐,很容易引起身体内部钙的流失,年纪大,舌头感受咸度下降,往往在做菜时候多放盐,导致钙的流失更快。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钾的食品,如大豆和香蕉,避免钙的损失,等于间接补钙。
药房卖的“补钙片”是化学合成的,最好不要服。
最好添加天然食品,健康更加有保障 。
建议经常多买点鱼、骨头、鸡和海带熬汤,拿个碗盖上盖,趁热给喝,这个才是真正的“盖中盖”,真正达到快速补钙。同时,特别重视要饮水。有可能的话,喝自磨豆浆。黄豆是优良的植物蛋白质,其营养价值超过鸡肉 。
手脚常抽筋,其实不是缺钙的问题,它提示你有心血管疾病。
大腿号称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当然是说它的回血功能),如果大腿和手抽筋,它提示心血管疾病有可能很快发作。希望提高警惕,建议最好尽快找医生诊断治疗。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
高血压不单严重损伤到心、脑、肾、眼睛器官,甚至引发如脑卒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眼睛失明等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也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科学家发现微小动脉变化,可以及早地预示高血压的发生。ED是男性特有、非常准确、无声的高血压预警信号。ED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它不仅是性生活不行,而是引起整体健康在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性命,性命, ED不仅关乎性,更关乎命。
高血压平时没有症状,人们容易忽视,无动于衷。最初不会给患者什么感觉,可它一发作就会致人死亡或残疾,出现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猝发疾病。死亡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会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是令人可怕的“沉默杀手”。
心脏病是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20%~30%的冠心病患者并无心绞痛,而以猝死为第一症状。目前,心脏病是全球女性第一杀手,超过三分之一妇女因心脏疾病或中风而去世。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
二、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
1、高血压 可能随时引爆脑卒中
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就存在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而忽视治疗,自测、服药都暂停,结果每当到秋冬季节气温一下降,高血压立即发作,严重的还会“引爆”脑卒中。平时必须积极主动预防。
每天早上醒来后,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每天傍晚五六点,也是一天中血压偏高的两个小高潮。在这两个时段中,高血压病人都需要格外当心。
2、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脏病、脑卒中,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1)高血压,是许多重大慢性疾病的警讯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脑中风、冠状心脏病、动脉硬化、肾功 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重要威胁因素,患者还常常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心律不齐,也是疾病的警讯
心脏内的激动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更快、 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 生改变,就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脏衰竭、高血压、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皆可能有心律不齐的症状。
当人体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心血管系统系统会出现心慌、 胸闷、气短的情况,伴有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现象,是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3)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隐患
每天定期定时的连续测量血压,不仅能够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也能够监测自身健康情况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配备一台瑞士保健专家生产的血压计,作为居家血压测量时的最佳伙伴。“带心律不齐警示功能的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它拥有世界最优秀的血 压测量技术。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可正确判读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房早搏、 心室早搏引起的心律不齐,并显示心率不齐警示符号。可在心脏早期出现异常 时,提醒您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实施相应的治疗,为健康争取时间。
预防心血管病,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卫生部号召:在家定期自测血压,可以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普通人群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平时必须严密观察,特别是 现在30多岁的年轻人血压升高也逐年偏多。如发生脑卒中,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防患于未然 为心脏保驾护航
1、心脏疾病 损失巨大
心动骤停,由于突发性,而且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病情发展极快。心脏性猝死无法预测,在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心脏性猝死。
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要抢救心脏猝死者,必须在最初4分钟内进行,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即降低10%,如果时间在4分钟以上,即使把他们抢救过来,患者不是脑死亡就是植物人,超过10分钟抢救治疗,已基本毫无意义。
全国每年约100万人猝死,多数发生在救护车往医院路上。即使当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如果遇到路上堵车,到现场时候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时间”,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率达不到1%
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心血管病使许多患者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由于心脏病时常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旦得病对人的劳动能力影响是终身的, 心脑血管病属于不可以逆转性疾病,治疗花费巨大。无法达到彻底根治,仅仅能够减轻、缓解病情,延缓病变。患者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花费支出庞大。
2、远程监护心脏 为心脏保驾护航
心脏病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有些症状因发作时间短、发作无规律性,往往是患者来到医院,在做检查时又捕捉不到心电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因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断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突发事件,其中有超过70%以上发生在医院之外,
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还是以治疗性干预为主,甚至是“过度治疗”。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性干预仍是一片空白。建立有效的、可以延伸到家庭的救护体系,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最新面世的“护心宝”,凝聚了当今最尖端的技术,除具备强大的商务手机功能外,还可以测量血压、心电和心脏监测。只要30秒,就可简便地用手机自行采集心电图,将信号发送到“远程心电监测中心”,随时、随地实现心脏监护。
“远程心脏监护系统”,将现代医疗技术和先进IT、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 能够提供实时的远程心电监测和有效的院前预警。配备专业的诊疗医生,为入网用户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为广大的亚健康人群,为心脏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一个维护健康的最便捷的办法。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联系紧急救援。对减少心脏病突发事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 “尽管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抗心血管疾病,但这些先进技术成本很高,无法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即使发达国家,在用先进医学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和药品都并没有减少发病死亡率,都是一种结果的延缓,对患者是痛苦,对社会是负担。“
胡教授指出: “10个心肌梗死,有9个是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是可被预防的。” 而日益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简易可行、价廉和有效的措施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我们必须早日有的放矢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尽早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少疾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我国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花一快钱预防,可以节约8.59元的治疗费用,可以节约100元的抢救费用。”
预防心血管病,是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现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心血管疾病还要夺取多少人的生命,缩短多少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反应和行动,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的维护和基本的预防作为自己的责任。”
如果您需要详细资料,可发邮件与我联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腿常抽筋大多是缺钙、受凉、局部神经血管受压引起.
平时可适量补钙,多晒太阳,注意局部保暖,也要注意体位的变化,如坐姿睡姿,避免神经血管受压,你也可做局部肌肉的热敷、按摩,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如果还无改善,你就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下面是腿抽筋发作前用于预防的 4点建议:
穿舒服的鞋子。平足和其他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
拉松被褥。很多人睡觉时喜欢把被子捂得紧紧的。但是特别在仰卧的时候,被子可能压住足部,这样使腓肠肌和足底肌肉紧绷。紧绷的肌肉很容易发生痉挛。只要将被褥拉松一些就可以了。
伸展肌肉。睡前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可有助于在第一时间预防抽筋。伸展方法和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相同。还可以将足前部置于楼梯踏步的第一阶,慢慢下压脚跟使脚跟位置低于阶梯位置。
大量饮水。如果平时活动量大(包括散步、整理花园、做家务),需要补充液体以避免脱水,但是不要过量。大量液体能稀释血液中钠的浓度,这样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肌肉抽筋。应该饮用多少水取决于你的活动量和所食用的食物。因为口渴刺激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微弱,我们在年老后可能会忘记喝足量的水。一些人还担心因为喝水太多而上厕所次数增多,特别是晚上更不方便。
预防和治疗低血钙引起的抽筋,主要方法有:膳食要选用含钙量高而又有益于营养平衡新鲜食品,如奶类,在临睡前喝一杯牛奶有明显疗效;吃些豆制品或是海带等也可以补充钙质; 在食品中适量添加骨钙粉、碳酸氢钙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酸钙片、钙素母、乳酸钙等含钙药物。与此同时,注意多吃一些含维生素D的食品。小腿肚抽筋通常是由于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引起的。造成钙流失的原因很多,而减肥是头号元凶。许多女性在减肥过程中拒绝一切与脂肪有关的食物。殊不知,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会把骨骼减弱了。另外,吸烟、喝酒、饮浓茶或咖啡都会造成钙流失。补充钙质千万不要迷信药物,运动的补钙效果比药物更有效。补钙最有效的运动方法是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运动。另外在饮食中增加奶制品的摄入也可轻松补钙。
但是腿抽筋未必都是缺钙,中老年人腿抽筋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预防小贴士下面是腿抽筋发作前用于预防的4点建议:
穿舒服的鞋子。平足和其他身体构造的问题使一些人特别容易发生腿抽筋。合适的鞋是弥补的方法之一。
拉松被褥。很多人睡觉时喜欢把被子捂得紧紧的。但是特别在仰卧的时候,被子可能压住足部,这样使腓肠肌和足底肌肉紧绷。紧绷的肌肉很容易发生痉挛。只要将被褥拉松一些就可以了。
伸展肌肉。睡前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可有助于在第一时间预防抽筋。伸展方法和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相同。还可以将足前部置于楼梯踏步的第一阶,慢慢下压脚跟使脚跟位置低于阶梯位置。
大量饮水。如果平时活动量大(包括散步、整理花园、做家务),需要补充液体以避免脱水,但是不要过量。大量液体能稀释血液中钠的浓度,这样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包括肌肉抽筋。应该饮用多少水取决于你的活动量和所食用的食物。因为口渴刺激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微弱,我们在年老后可能会忘记喝足量的水。一些人还担心因为喝水太多而上厕所次数增多,特别是晚上更不方便。
额外补充钙剂是必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膳食钙的摄入。只强调上述两项就能达到补钙的目的吗?不是!钙元素在肠道的吸收和在机体内的利用都需要其他物质的参与,所以在补钙时,必须要注意合理的平衡膳食。
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当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经波长为280~300nm的紫外光作用,使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的内源性维生素D3是无活性的,同样外源性维生素D也是无活性的,都必须经肝、肾羟化后才能转变成具有生理活性的1.25-(OH)2D3,活性维生素D3不但能促进肠钙吸收,调节钙代谢,它还有保持正常脑功能,改善肌肉强度、调节胶原的生成,促进软骨蛋白聚糖的合成,甚至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有调节作用。一般情况下,每日应摄入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但对于日照偏少地区或有老年人合成活性维生素D3障碍的,应加大摄入量。除鱼肝油外,蛋黄、小虾、鱼类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
·维生素A。维生素A对骨骼的钙化很有帮助,它主要参与骨有机质胶原和粘多糖的合成。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在肝脏中转变为维生素A,大量进食蔬菜可保证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鱼肝油、蛋黄和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植物性食物中,红色、黄色、绿叶蔬菜,水果中的杏、橘子、芒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既可做主食又可做果蔬的红薯也含有相当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现代人要争取从食物中摄入足够多的维生素A。
·蛋白质。蛋白质丰富的膳食可以明显增加钙的肠道吸收和进入骨骼系统贮存。每日摄入的优质蛋白质应占50%,蛋、瘦肉、核桃、猪蹄等均含优质蛋白。食物中的蛋白质也不可摄入过高,过多的蛋白质会使尿钙排出量增加,从而影响机体内的钙代谢。一般以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3克左右蛋白质为宜。
·科学烹调。尽量提高膳食钙的利用率。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摄入蔬菜和杂粮,以期预防高脂血症,然而蔬菜和谷类的烹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钙吸收的多少。不少人知道菠菜和葱中含有草酸、植酸和纤维素,它们对肠道钙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草酸和植酸遇到钙会结合生成不溶性钙盐,当进食某些草酸含量过高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苋菜时,不但该食品本身的钙不易被吸收,还要同时影响所摄入的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所以最好于食用前在沸水中焯一下(可在水中加一点食油以保护叶绿素),这样可以使蔬菜中大部分草酸溶解在水中,然后再炒或拌食。
粮谷类为我国居民主食,其中磷含量较高,钙含量不高,且钙多以与植酸结合生成植酸盐的形式存在,绝大部分不能被吸收利用。但是谷类食物中含有植酸酶,它可以分解植酸盐,使钙离子游离出来,从而增加钙的吸收利用率。植酸酶的最佳作用温度为55℃,当在米面等粮谷类中加入发酵剂,并经蒸或烤时,约有60%的植酸盐可被植酸酶水解并释放出钙离子。采用乳酸发酵的方法也可以促进游离钙离子的增加。比如发酵的小麦粉中游离钙就比不发酵的增加1倍,一般的面包在发酵过程中有60%左右的植酸被水解,而不发酵的面包中植酸含量要高出50%,所以人们,尤其老人和小孩应多吃发酵的谷类食物,以增加钙的肠道吸收利用率。
·尽量使膳食中钙磷比值呈正置状态。膳食中磷的存在对钙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适当的磷摄入对健康非常重要,而且钙的吸收有赖于合理的钙磷比值。钙和磷的比值在3:1~1:1为正置状态,最理想的钙磷比值为2:1。低于2:1时,即膳食中磷含量太高时,机体会反馈性的抑制肠钙吸收,此外磷还会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磷酸钙盐,阻碍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比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儿易缺钙。这是因为尽管牛奶钙含量十分丰富(约为母乳的3~4倍),但由于钙磷比值不当,钙不易被吸收,未被吸收的钙磷存在于粪便中会引起便秘、上火,严重者会导致佝偻病发生。这就是对不能采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多选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原因,配方奶粉中钙磷比值多接近人奶(2.2:1),有利于肠钙吸收利用。膳食中绿叶蔬菜、水果、豆制品和乳类是钙磷比值呈正置状态的食品,绝大多数畜禽肉类和粮谷类为钙磷比值呈倒置状态的食品。平衡膳食就是要人为地掌握好钙磷的摄入量,以增加钙在肠道的吸收利用率。
·酪蛋白磷酸肽。酪蛋白磷酸肽(简称CPP)是一种有效的钙吸收促进剂,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日本。它是利用酶分解酪蛋白后提纯的一种低分子肽。CPP可在小肠环境中与钙离子、铁离子等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人体的吸收利用。换言之,CPP可使钙保持在溶解的离子状态,从而提高了小肠内的钙浓度。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将CPP添加在日常食品及保健品中的产品,比如完达山牌中老年奶粉、宝健公司的乳钙等,借以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CPP是在1998年卫生部批准的可以在饮料、乳品及谷类等食品中添加的钙吸收增效剂,若与钙强化剂配合使用,可达到更为理想的补钙效果。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大约占蛋白质总量的30%,胶原蛋白可增加骨骼的韧性以及钙质的沉积。骨组织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种成分构成,前者主要为骨盐,后者为胶原蛋白(占90%)和非胶原蛋白,当人体缺乏胶原蛋白时,则不易固定钙质,造成钙质流失(骨密度下降),形成骨质疏松。如果膳食中胶原蛋白不足,可适量补给胶原蛋白营养品,在这类市售产品中,有的还配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促进钙吸收的成分。
·微量元素。某些微量元素对骨代谢有协同作用或抑制作用。
锌(Zn)。锌有促进钙质在骨骼中沉积,促进骨细胞生长的作用。食品中牛肉含锌量(mg/kg)最高,为56.6,蛋黄35.5,面筋48.5,小麦31.5,猪肉19。市售的钙补剂不乏加锌的产品,如澳诺制药出产的锌钙特。
锰(Mn)。锰是软骨组织的重要成分之一,锰对骨代谢平衡有促进作用。锰缺乏可加重骨质疏松。菠萝中富含锰且易于吸收,多饮菠萝汁利于锰的摄取。小麦含锰较多,为49mg/kg,精面粉为6mg/kg,另外,燕麦、谷类、豆类、芒果、菠菜、茶叶等,都是锰较好的膳食来源。
硼(B)。硼对骨质疏松的发病有重要影响。硼可明显提高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从而起到防止钙和骨中矿物质丢失的作用。换言之,硼可作为比较缓和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物。从食物中每日获得3mg硼是比较容易的。水果,尤其是在苹果、梨、葡萄、桃、大豆、杏仁、花生、蜂蜜中,硼的含量都很丰富,况且食补微量元素是最安全和无副作用的。
铁(Fe )。铁对钙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钙与铁有相互拮抗的作用,若想在膳食之外加服补剂,两者不宜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效果。
氟(F)。适量的氟有助于钙和磷的利用,使钙磷更好地沉积于骨骼和牙齿中,氟过多会导致骨畸形。使用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时,必须与钙剂和维生素D合并使用。
铅(Pb)。钙可抑制铅的肠道吸收。高钙膳食能降低铅的吸收,低钙膳食会增强铅的吸收,使铅在体内存留量增加。
钙营养的代谢受诸多因素影响。参与调节血钙浓度和钙离子水平的器官是肠、骨和肾,能够调节钙代谢动态平衡的激素,除维生素D外,还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雌激素。
人们应尽可能调配好膳食,均衡营养,并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选用钙补剂,使青少年尽可能地提高骨峰值水平,中老年人则尽可能地保持血钙的稳定平衡,减少骨钙丢失,从而使国民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
乐力钙吃两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