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手的各小关节肿胀,而且疼痛,是不是类风湿?
2如果是的话,该吃什么药有效,而且副作用小呢?
3平时饮食,及生活习惯该注意什么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是目前世界上的两大难题。西医可以说对此是束手无策。用激素治疗,当时患者会感到舒服,但只是掩盖了病情,实际上是给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绝对优势。我部专家在1998年已攻克了此症。神明药物研究所上市的“双蛇片”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二、双蛇片为什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有特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均为寒、湿侵袭所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重在湿;僵直性脊柱炎的病因重在寒。寒湿久居体内会变为寒、湿瘀毒而伤筋损骨。神明药物研究所上市的“双蛇片”,不单能驱寒除湿,清除余毒,还能松筋活络。故双蛇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有特效。
三、双蛇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通常是服用2-3个月显出明显疗效,6-8个月治愈。
四、专家指导用药方案:
为了使患者减轻痛苦,服“双蛇片”(30天/疗程,680元/疗程)的初期,不要马上停服原先在服用的止痛药。最好是在服用“双蛇片”一周后逐渐减少其它止痛药的剂量,30天左右将原来服用的止痛药减完较好。服“双蛇片”,由每次2片开始,逐渐增加至4--5片,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发病时间短、症状轻者,连服5—6个月;发病时间长、症状重者,连服7—8个月。有胃病者,服“双蛇片”的同时加服治疗胃的药物1-2个月,以护胃固本。
五、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有胃病者,此药宜饭后服。同时加服治疗胃的药物护胃固本。禁食绿豆和寒凉之物。
六、治愈后的养生防护:
注意避寒、避湿,保暖。免食寒凉之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世界上公认的医学难题。就目前情况看,西方医学对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几乎一片空白,故不可能有什么可行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此病有一定的宏观认识,但致今也没有找到公认的可靠治疗方法。我部专家致力于类风湿的研究20余年,从中医角度对该病病因与发病机理有了明确的认识,研究出了有可靠疗效的中成药物。有关类风湿的医学理论结合我部的认识观点、治疗思路简述如下:
1、类风湿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中医认为类风湿的致病因素是风、寒、湿,以寒和湿为主。如久居湿地、体虚贪凉、汗后淋雨等。风为百病之长,体虚无力抗邪。故寒、湿可乖虚或乖风入体。因寒性凝滞,寒入经脉可致经脉瘀阻不通,产生疼痛。湿主重浊,湿入筋肉,可存留于局部,引起关节肿胀。寒湿久居一处,淤阻经脉,淤久化热,热极生毒。热毒久聚关节,致使关节损坏变形。这和流水不腐是一样道理,不停流动的活水是不会坏的,死水淤积过久就会腐臭。因手和足是肢体末端,气血循环较慢,又易受寒、湿浸袭,故症状先表现在手、足小关节部位。西医对类风湿的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不清,只是认为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
2、临床表现
(1)通常始发于四肢末端的手、足部指、趾小关节部位。
(2)早期表现为关节疼痛,指、趾关节活动不灵活。遇寒加重,遇热减轻。
(3)中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疼痛位置固定不变。
(4)后期表现关节肿痛、变形,可伴有低热。病变部位由肢体末端小关节逐渐呈向心性发展。最后可致肢体大关节和躯干变形。
(5)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占60%左右。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致病原因不明,治疗上医学界也感到无计可施。身患此症者终身苦不堪言,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为了解决此医学难题,我部专家也耗费了不少心血。直到2000年中才从中医角度理清了此症的病因,组成了较为理想的中成药物。现将我部的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从中医角度讲,我们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贪凉、久卧寒地或脊柱保暧措施不力,感受寒邪过久,过重所致。寒邪可随风或乖虚侵入脊骨,如不能即时驱出寒邪,寒久居脊骨,寒主凝滞,影响脊骨的气血循行,可致脊骨疼痛、僵硬。寒居过久,可形成寒毒,毒害脊骨和关节,使骨最后融为一体,造成终身残疾。部分病人如寒毒化热可成急进性发病。
从现代医学论,骶髂关节和脊椎骨受寒后,寒可从毛孔入体。因寒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变慢,组织代谢产物无法即时运走,起初可表现局部疼痛,脊椎骨活动时自感僵硬,以早晨较为明显。如不能尽早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组织异常代谢过久,局部毒素聚集,可引发椎骨骨膜成骨细胞异常活跃,出现广泛的骨质增生。局部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因血液循环不良,钙代谢异常,可出现钙化、骨化,最后使脊椎骨逐渐融为一体,形成脊柱僵直变形。因致病物质局部存留,故会现有严重疼痛。
二、临床表现
本病以隐渐发病者居多,约占80%左右。初发症状常为下腰、臀、髋部疼痛及活动不便(腰僵),阴天或劳累后加重,休息或遇热减轻。其疼痛常因腰部扭转、碰撞、咳嗽、喷嚏而加重。一般持续数日即缓解消失。以后随着病变的进展,疼痛和腰僵均变为持续性,疼痛的性质亦变为深部钝痛、刺痛、酸痛或兼有疲劳感,甚至可使患者在凌晨从睡梦中疼醒。部分病人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痛,此系骶髂关节疼痛反射到坐骨神经所致,而绝非腰间盘脱出症。数年之后,疼痛和脊柱活动受限逐渐上行性扩展到胸及颈椎。只有少部分女病人呈下行性发展。此时,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部呼吸动度减弱,甚至消失。胸椎和肋椎关节病变可刺激肋间神经,引起肋间神经痛,如发生在左侧易误诊为心绞痛。患者为减轻疼痛,无论站立或睡卧都喜采取脊柱前屈的姿势,日久天长,整个脊柱就会形成驼背畸形。该畸形早期当属可造性,久坐加重,平卧则减轻;后期随着脊柱周围韧带、纤维环、关节突间关节的骨化,虽平卧也不能使其减轻。亦有15%年龄较小的患者,始发症状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膝、踝关节肿痛,易和类风湿关节炎混淆。部分病人早期可在大转子、坐骨结节、跟骨结节和耻骨联合等肌腱附着点出现疼痛、压痛或肿胀。约有20%的患者呈急骤的状态发病,患者可有较高的体温及明显的全身症状,除脊柱和骶髂关节外,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被累及。如果脊柱及双侧髋、膝关节均在畸形位强直后,病人多数被迫卧床不起,如勉强行走,必须借助于双拐或板凳;如强直在功能位,病人尚能直立,并能利用身体的转动和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缓慢步行。如不幸跌倒,常易导致颈椎骨折、脱位,甚至四肢瘫痪。常有20%的患者经常患有复发性虹膜炎,引起复发性眼痛及视力减退。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 别:内科
概 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免疫科)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 在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24-0.5%,女性多于男性,约2-3: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本病多为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致残率较高,预后不良,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
症状表现:
1.受累关节晨僵、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初呈游走性,以后固定。由单个至多个关节受累。且呈对称性。手足小关节先受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多见。最多见的畸形有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大、爪形手、手指“天鹅颈”畸形、尺侧偏斜、掌指关节半脱位及腕关节固定等。 2.关节周围可发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缩等。 3.皮下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质韧如橡皮,无明显压痛,存在时间较长。 4.血管炎。 5.慢性纤维性肺炎。 6.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7.结节性肺病。 8.类风湿性尘肺。 9.胸膜炎。 10.心脏类风湿性肉芽肿。 11.局源性心肌炎。 12.冠状动脉炎。 13.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 14.类风湿性心包炎。 15.其他:肌炎、周围神经炎、巩膜炎等。
诊断依据:
1.晨僵至少一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6周)。
5.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数阳性(滴定度>1:32)。 具备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 疗:
治疗原则
1.控制关节及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
2.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3.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4.晚期患者可行关节畸形矫形外科手术。
用药原则
1.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等为主。
2.中期及晚期病例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或氯奎、雷公藤多甙片等。
预防常识:
本病多数呈缓解与复发交替经过,迁延多年,致残率较高,目前对其治疗仍无特效根治方法,故应积极防治,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防止潮湿。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消除口腔、咽喉、鼻旁窦、扁桃体等感染病源,将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发展。对广告宣传的诸多有效方法不要轻信。
国外目前普遍采用鲨鱼软骨粉来治疗类风湿效果好无副作用,但是价格较高,国内天狮公司的高钙素也不错,我的一个朋友用了效果也很好,生物制品无任何副作用,价格比鲨鱼软骨粉低很多,可与我交流QQ*********** 手机***********北京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