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已过快贴秋膘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06-08-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民间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从唐宋时起,我国人民就有在立秋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据说可以一秋防痢疾。到了清朝,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现在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鲁东地区就有“立秋开头坐一坐,来年春天要挨饿”的俗谚,提醒人们加紧农事劳作,夺取丰收。莱西农谚则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同样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若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丰还会歉收。对于过去只能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立秋的意义可就不仅仅限于吃了。

在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其实,关于“贴秋膘”,每年我们都探讨,该不该急着“贴秋膘”的问题就尤为值得重视。专家认为,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同时,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需要贴“秋膘”的古人相比,已经营养过剩了。

(作者:北轻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工人日报)

家庭保健每日精彩推荐>>>

逃避酷暑专家推荐12招

办公室风水你知道多少

夏天腿肿多喝红豆汤

牛奶为什么能健脑?

7大常见蔬菜伤身禁忌

几种食用油的营养特点

玉米粥怎么煮才有营养

熬夜上网预防上火

五个方法轻松消除心累特别专题推荐: 茶话健康专题——品味悠然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