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风 巧选药
经常有痛风病人反映药没少吃,治疗效果却不好,痛风病照样犯。痛风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一边吃药一边犯病的情况呢?主要是药物选择和用药技巧问题。痛风病人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特征,选择不同的药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的用药痛风急性关节炎的特点是关节红、肿、痛、机能障碍,尤其是关节的剧烈疼痛,多数病人难以忍受。病人常辗转不安,呻吟不止,食眠不能,患肢无处放置,被单覆盖患处都难以承受。此时当务之急是尽快消除炎症,终止疼痛。用药首选秋水仙碱,首次用1~1.5mg,以后每隔两小时服0.5~1mg,一天不超过6mg,一般10多小时疼痛即可得到控制,有的人用该药效果不好,主要是用药量过小。止痛也可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这些药止痛作用缓慢,多数用药3~5天疼痛才能缓解。必须指出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由于关节剧烈疼痛,肾脏应急性排尿酸增多,血尿酸迅速下降,此时不必再用降尿酸药,否则会由于血尿酸下降过快,关节液中的尿酸不能迅速转移到血液,使关节内尿酸浓度过高,引发转移性关节炎。
痛风关节炎非发作期的选药关节炎非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用降尿酸药,使血尿酸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遏制关节炎不再发作。降尿酸药分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这两类药的作用机理不同,对病人的作用也不同。
抑制尿酸合成药这类药目前仅有别嘌醇一种,此药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止或降低次黄嘌呤、黄嘌呤合成尿酸。别嘌醇主要适用于:①血尿酸高肾脏排尿酸多(尿pH<5.5,排尿酸>750mg/24h=的痛风病人。②合并较严重肾功能不全的人。③60岁以上的老年人。4不适合用其他降尿酸药的人。
促进尿酸排泄药这类药主要是通过促进肾脏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出量,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常用的药有苯溴马隆(立加利仙)、羟苯磺胺(丙磺舒)、磺吡酮(苯磺唑酮)等。这类药主要用于:①血尿酸高,肾脏排尿酸障碍(尿pH>6.0,尿酸排出<500mg/24h=时。②痛风结节较多,尿酸池(体内尿酸总量)明显增大者。如痛风结节多,同时有较重的肾功损害,应首选别嘌醇,因为促排尿酸药可加重肾脏的负担。③对别嘌醇有不良反应的人。用促排尿酸药时,尿液中尿酸浓度升高,pH降低,尿酸易形成结晶损害肾脏,肾结石增多,所以用促排尿酸药时要合用碱性药,多饮水,使尿pH维持在6.0~7.0。提请读者注意,不论用哪种降尿酸药,都要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剂量稍大就可能导致血尿酸下降过快,发生转移性关节炎。
痛风
类 别:内科
概 述:
痛风(内分泌)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引致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性病变。
症状表现:
原发性痛风大部分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占95%,女性则多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病者常在午夜发病,每因疼痛而惊醒,初时为单关节炎症,以拇指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一般经过1~2天或多至几周后可自然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搔痒,为本病特有的征候,间歇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可出现关节畸形,慢性期为多关节受累,发作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加剧,甚至不能缓解,痛风石为本期常有的表现。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关节炎发作表现、诱发因素、家族病史、发病年龄,以及泌尿道尿酸结石病史等,可考虑为痛风,以下检查可确诊,特别是前三项:
1、血尿酸增高。
2、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现象的针形尿酸盐结晶。
3、痛风石活检为尿酸盐结晶。
4、X线可见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光缺损。
治 疗:
不进高嘌呤食物(心、脑、肾、蚝、沙丁鱼等),严格戒酒。秋水仙碱,每2小时口服1mg,最大剂量为6mg。消炎痛,开始剂量为50mg,每6小时1次,缓解后次剂量继续24小时,以后逐渐减量至每次25mg,每日2~3次。
预防常识:
有反复痛风发作者,切忌饮酒及过度劳累,饮食应避免高嘌呤饮食,多饮水。如痛风急性发作,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积极控制疼痛的发作。以秋水仙碱、消炎痛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