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Planet》留给中国人的最初印象:老外、背包客、荒山野岭、圣经……直到今天,当中国土生土长的背包客也愈来愈多的时候,我们才对这本背包客老外顶礼膜拜的圣经有了更多的了解。
■诞生在厨房的“圣经”
《Lonely Planet》,简称LP,并无准确的中文名,直译为孤独的行星。这本书的最早出现是一件相当有趣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TonyWheeler和MaureenWheeler是一对酷爱旅行的澳洲年轻人,在一次从英国到澳洲的旅途归来之后,周围的人们成天向他们打听一路的吃住,两位可怜的年轻人不胜其烦,干脆将他们这一路上的见闻详尽记录下来,在自己的厨房装订结集出书,书名是句大白话,《Across Asia on the cheap》,翻译成中文就是“便宜玩转亚洲”。不成想,这样的书倒是一销而空。
这二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动身去东南亚狠玩了一圈,18个月后在新加坡的一家小旅馆写成了《Southeast Asia on a shoe string》,中文意即“花小钱玩东南亚”。结果,这本有着黄色封面的小册子一举成为“on a shoe string”等系列自助旅行指南丛书的滥觞,并从此奠定LP丛书“经济实用”的路线方针。迄今,《Southeast Asia on a shoe string》再版次数超过10次,封面仍然保持最初的黄色书皮,所以,它另有一个名字,“the yellow bible”。
第 页
■一直写到南极洲
TonyWheeler夫妇二人突然间发现玩还能挣出大把的银子,于是一门心思写起了旅行指南书籍,于是就有了今天在专业旅游图书领域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Lonely Planet丛书和Lonely Planet出版社。
现在,LP已经有了包括世界各个地区、国家、省份、城市的旅游指南,甚至南极洲!除了LP,我没有见过任何旅行书写南极洲的旅行指南,甚至这样的出书计划也没有见过!除了单纯的旅行目的地指南,LP出版内容更延伸到地图集、旅游会话、旅行文学、旅行摄影等等,成为一个庞大的旅行读物出版体系。1999年,Lonely Planet图书销售超过490万册,如此庞大的销售数量,令同行们目瞪口呆。
■一册在手的奇迹
实用是LP最大的特点。其书中详尽实用的交通住宿饮食娱乐购物资讯,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介绍,使得LP成为国外自助旅行者们几乎人手一册的圣经。我知道有一些老外朋友,对于中国方块字晕得厉害,几乎可称是大字不识一个,愣是凭着这本圣经,像模像样走完云贵川新藏。想想他们这一路上,居然就靠着这一本小册子的帮助,避开众多磨刀霍霍向鬼佬的宰客店家,找到安全而又便宜的住店,卫生且适合他们口味的饭馆或者是当地人正宗的饮食,价钱适合的乘车,这简直能用奇迹来形容。
而且,书中所写到的那些地点,往往是我们国人自己都忽略了的好山好水。由此可见,LP的作者们的确是对当地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也是它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旅行指南图书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书网合璧常用常新
及时更新是LP的又一特点,上面提到的the yellow bible今年已经是第11版,许多重要地区和城市的LP差不多两年就要更新一次。当然,在今天这样的网络时代,通过网站更新无疑是最为方便快捷的。在该书的网站上(www.lonelyplanet.com),常年提供供下载的各地最新旅行资讯更新。
惜乎这样的好书,在国内不是很容易买到,往往只有大城市的涉外酒店、外文书店有少量出售,而且价格不菲,譬如《LP China》最新版卖到了30美元一本。但在当地的青年旅社、旅游主题酒吧,或许能淘到一些半价的二手LP手册。我就在靠近北图北门的一家以旅行摄影出名的书吧见到了不少二手的LP出售,常有国外回来的旅行者留言在这里,出售他们用过的LP或者DK(DorlingKindersley),那又是另一本有名的旅行指南手册了。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