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不能片面只看树木不见森林。每一种疾病会表现出多种症状,每一种症状又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不能单纯看网上搜索到的结果就对号入座,有的可能会因判断不准贻误病情,有的扩大病情造成焦虑紧张情绪。
今年8月,一位身患乳腺癌和胃病的老年妇女来到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消化科。由于这位患者的胃已经不能蠕动,吃不下任何东西,医生建议先行输入营养液,使患者胃部恢复蠕动功能、同时获得必要的营养后,才能保证癌症的化疗。患者女儿被医生的建议弄懵了,因为此前她从网上没有查到“当癌症与胃病同时发生时首先要恢复胃部功能”的依据。着急的女儿对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又上网狂搜这一治疗方案是否可行。结果一无所获,而母亲由于无法摄入营养逐渐丧失其他功能,再加上癌症的加重,不过两月就悄然离世。实际上,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并不特殊,他们已经有着无数成功的治疗病例。
在“无所不用其搜”的网络时代,很多人却有意无意地被网络“绑架”,如此执拗的人不在少数。
“网络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功不可没”
网络时代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习惯:一有什么症状、一听说有什么疾病,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搜看。
三十五岁的孙伟就是这样发现自己身患前列腺炎的。近三四年来,孙伟经常半夜三更地起床上厕所,经常外出应酬的他认为这是自己喝水过多、消化能力过强所致,并没有将这些症状与疾病联系起来。直到有一天,在网上闲逛的孙伟发现一条“尿频尿急可能身患前列腺炎”的报道,才怀疑自己也患上了前列腺炎。此后,孙伟的怀疑得到了医生的确诊。
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宝光说,网络的普及对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对疾病的警醒的确功不可没。在网络并不流行的时代,大量的健康知识系统地集成于专业的医学书籍中,非专业人士很少购买和阅读。结果,很多本应该由普通人自己掌握的医疗常识和疾病信息停留在书斋里和专业人士的大脑中。而今,网络将医疗知识收录并打碎后,人们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和了解,大大方便了医疗常识的普及。
记者的调查跟王宝光的介绍几乎吻合——上网搜搜几乎成了网民们去医院前的必修课。 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的超大容量和监管机制的宽松,大量的医疗信息中也蕴藏着谬误。如果过分依赖网络,也会被网络所束缚。
“一不小心链接进假药网站去”
2009年12月19日下午进入百度搜网页“痔疮”,页面出现的结果前5条分别是北京五家民营肛肠医院的网页链接,第六项才出现百度的拳头产品“百度百科—痔疮”。王宝光评价,整体上说,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这一百科介绍的内容还是能过关的,但是也有好几处不够规范。
百度百科首先给出的“痔疮”定义这样描述道,“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据王宝光介绍,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静脉曲张”说,而今学术界和医疗界普遍认同“肛垫下移”说,很少采用这一概念。
“对于普通患者或网民来说,定义的差别不会太影响其求医”,但是如果出现错误,就容易误导患者,比如就这同一个百度百科中有关“痔疮和直肠癌的判断”这样描述道,“用手指伸入肛门内检查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浓液和黏液者,则极可能患上了直肠癌”。王宝光说,这种自我诊断的确没错,但“指套上沾有血液、浓液和黏液”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直肠癌症状了,如果到这一步才注意自我发现,只能贻误病情,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更有效的办法是出现经常性的便血就应该及早就医确认是痔疮还是直肠癌。
而让有着数十年临床工作经验、身兼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的王宝光更为吃惊的是,百度百科的这一“痔疮”词条还给出了“痔疮患者容易得抑郁症” 的新鲜结论。由于这一说法在百度百科中并没有注明出处和信息来源,王宝光只能解释,“就我所参与的学术活动和了解的学术动态,目前没有人提出痔疮跟抑郁有如此贴近的关系”,在王宝光的门诊中,也没有发现痔疮患者容易患抑郁症。
“百度百科这还是相对准确的解释了”。安贞医院一位主任医师说,“网上医疗信息很多都没有出处,很多信息跟我们的临床实际差别很大,有不少甚至是极端错误的,但网民和患者并不能区分”。这位医师说,很多正确的信息被竞价排名和一些中小医院的变相广告给屏蔽掉,网民或患者能直接搜索到的信息经常被一些水平一般的医院甚至是假药厂商占领了,“经常一不小心就链接进假药销售网站去”。
“将网上治疗手段简单跟医生药方对比,不利于疾病治疗”
“网络的确给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正确对待网上那些医疗知识,就会贻误治疗。”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高瞻介绍,每当高瞻给出的治疗手段与患者从网上了解到的治疗手段不一致时,患者经常会发生抵触情绪。相对于程序化更强的西医来说,中医的治疗相对个性化,很难出现千人一方的局面,很多治疗手段和用药在网上根本就查不出来,因此如果将网上给出的治疗手段简单拿过来跟医生开出的药方对比,只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在高瞻接诊的年轻患者中,有1/3—1/2的患者都是先行上网查询来看病的。当高瞻根据其病情告知准备采取的诊疗手段时,不少患者就提出质疑甚至不高兴——为什么跟网上说的不一样。这时候,高瞻只能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他的诊疗依据,并建议患者应该登录权威网站尤其是权威医院和权威机构的网站了解医疗常识,到正规的医院就诊。高瞻认为,网络上的医疗知识很多没有出处,变化也很快,很难查实,而报纸或书籍等出版物白纸黑字相对稳定,容易查实,因此,当患者拿网上说法跟高瞻讨论时,高瞻会建议他们查询阅读正规出版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徐庆杰医师说,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大多数人来说,不能盲目相信网络上的医疗知识。因为医学知识具有相关性和多样性,医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不能片面只看树木不见森林。每一种疾病会表现出多种症状,每一种症状又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不能单纯看网上搜索到的结果就对号入座,有的可能会因判断不准贻误病情,有的扩大病情造成焦虑紧张情绪。徐庆杰介绍,网上医学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张勇)
链接
国外曾出现“电子病人”
网络影响求医问药并非仅存在于我们身边,在国外也出现过。2004年出版的《国际先驱导报》有一篇名为《第一代“电子病人”冲进医院,求医问药先上网》的报道,将这种现象视为第一代“电子病人”。
这篇文章说,在德国的医院里,已经上网查过信息的病人往往不受欢迎。因为“他们问这问那,浪费时间。并且他们以为自己知道很多有关自己病情的知识,不愿意听到不合自己心意的建议或处方”。 而有些病人希望医生给出网上那样的“正确”诊断,还有一些病人对网上的信息奉为圭臬,如果医生的诊断和网上的信息有差别,他们就怀疑医生的能力。
2009年医药行业大盘点: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
医药政策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policy/
医药市场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market/
医药企业人物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company/
医疗健康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health/
医药论坛篇:http://www.pharmnet.com.cn/zt/pandian2009/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