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吃了有什么坏处?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味精吃了有什么坏处?

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会第19次会议宣布,取消过去关于成人食用味精量要限制的规定,确定它是一种可靠的食品添加剂,除一周岁内婴儿外,其他年龄组儿童都可食用。

这个结论是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经过调查发现,所谓的“中国餐馆综合症”并非因中国菜肴多加味精的缘故,而是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饭菜所致。研究报告还证实,味精加热后一般变化不大,加热到154℃时味精只不过失去了它本身含有的结晶水,加热到210℃时味精发生吡咯烷酮化,加热到270℃时才分解破坏。所以,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用不着担心变质有毒的问题。

1992年11月28日,《解放日报》报道:有一段时间,世人对味精颇多异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据说可引起以头晕、恶心、胸闷、四肢麻木为特征的“中国餐馆综合症”;另一是说味精在高温烹调时会生成有毒物质,于健康有害。因而尽管大家照样在用味精,仍不免有些顾虑。

事实上,正宗的味精都是由粮食加工制成的。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它进入人体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一种有鲜味的氨基酸,肉汤、鸡汤之所以鲜,也在于因汤中溶有较多谷氨酸的缘故。氨基酸自然对人体是有益的。据研究,味精所含的谷氨酸,95%以上能被人体吸收,用来合成组织蛋白质。当然,靠味精来滋补,这是不现实的。

味精的简介

味精是一种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以香味。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有时,味精还能恢复食物在调制过程中丧失的香味。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由于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钠而产生能量,因此适量食用味精有助于促使脑神经疲劳的缓解。谷氨酸钠在100℃时就会被分解破坏,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

多吃味精会严重损害健康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放味精,但据最近台湾一项调查发现,约有30%的人由于摄取味精过量而出现了嗜睡、焦躁等现象。过多食味精影响视力VS味精 是这样变成毒药的

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作祟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不宜食用味精的N种人群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另外,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乳母应少吃味精

多少味精才合适

那么,每顿饭摄取多少味精才合适呢?研究人员建议,每道菜不应超过0.5毫克。味精的副作用产生的严重程度,会因为个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大家在享受美味时,也应注意健康。

听邻居阿姨讲,吃多了味精可能导致脱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