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是原创,是内容的提供,让用户成为网站的主人而不是网站的客户;
(一)原创网站:不以复制和粘贴为网站内容的基本获取手段,只在前期和特定栏目及特定时间发布部分内容,但也需依照事前确定的网站规则进行。
(二)资源网站:我们不以服务或者具体产品为主要模式,而是以资源供应商和资源生产组织者(非集成)的身份开展合作、运营相关的推广和收益拓展等,其中内容是资源的一部分。
(三)用户网站:网站的宗旨是办用户自己的网站(非主页)而不是办自己的网站,尽管从法权角度属于开办人的财产,但是具体的应用、功能和服务上要淡化开办人的地位和影响,建立用户平等的网络环境(包括开办人也是用户,后台仅仅是技术控制)。
二、固定某一群体的原创,延伸出门户的概念,并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视角和视野;
(一)群体:针对人群,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安排网站的结构、应用和功能,建立开放性平台以聚集具有这一群体的差异化和多元化特征的人群。
(二)门户:门户这里的意义是覆盖所有的相关人群,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定义和丰富门户下的频道、栏目、内容、应用和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框架(非产品和服务本身)。
(三)媒体:媒体的核心在于视角与视野,打造媒体而不只是XX群的媒体,从媒体本身代表的是一种声音和语言来传播和影响群体参与者。
三、草根参与与具有地位或者社会标签性质的参与如何去进行区别;
(一)草根:草根与非草根的区别在于不同的社会标签产生的权利差别,即资源的分享和享受差异,真正的草根不是从其来源上来区分,而且应该淡化这一色彩,也不是具体某人的,而是草根环境和非标准化的人群。
(二)身份标签:与实名对应的网络标识,我们不是为完成实名任务而是形成实名机制,以此建立网络身份系统和标识,并将其作为独立系统来进行开发作为以后与其他平台互通的技术。
四、互动的实质是交流,而网络作为交流的促进手段还是其中的一项含义,怎么去界定和体现;
(一)互动平台:网络作为技术手段,其物理性质决定了它丰富、迅速和多样的特点,但多元化的网络应用使得网络互动可以作为互动的手段,有可以是其他交流或者行为的辅助。(定位)
(二)网络互动:网络交流是独立的交流方式,存在的价值有其他方式没有的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是网站本身应该不断挖掘的地方。(拓展)
(三)交往接口:我们坚持交流是网络交友的前奏,最终也必然与交友联系起来,通过网站持续的交流形成彼此相对稳定的联系,进而促成交往和长久的关联,完善网络交流的机制。(应用)
五、人的社会性与个性之间的需求怎么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融合而不是冲突或者是相互隔离,又或者是貌似神离;
(一)个性导入:从个人的标志、信息内容、获取和发布方式、以及交流的方式和特性在进行导入,突显个人的偏好和选择,但个性的定位应该是社会性的多样化选择而不是另行一套,平台的中立性质也为个性导入建立积极的环境。
(二)社会输出:以个人的圈子、讨论交流、参与退出等行为为起点,将个性的东西通过群体社会的角度来展示和体现,并将其延展,始终围绕社会的中心来做输出。
六、提供的平台或者技术,又或者是种应用,而这归根结底是满足用户怎样的需要,在之中有那些创新能够引发变革,而又能和具体的商业价值联系起来;
(一)随需应变:根据人群确定平台的定位,根据平台的定位来组织应用,根据人群的需要发展技术应用,根据应用的成熟度来升级平台。
(二)商业原则:做学生资源而不是学生市场,启动资源的是群体而不是开办人,开办人是通过平台建设来吸引资源再将资源包装以各种形式和类型推出去,而针对资源的开发是另一行为。
七、内容的多元化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降低书写及查询成本,更好的提供服务;不同人群的需求到底这不同如何是划分去区别;
(一)内容多元:提倡学生在线生活的理念,从起学习、生活、消费、娱乐到就业、培训等全方位的内容信息和在线应用。
(二)全面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不同背景的人我们都需要去满足,首页完成的是共性信息,而内页则是注重个性群体的信息提供。
(三)书写与查询成本:依靠组织而不是个人,依靠机构而不是个体,借鉴现有的资源信息而不是完全独立,增加收入来提高收益,随时随地的方便的接入与服务,个性化的安排与设定、追踪。
八、所谓网站的底层结构是怎么样实现革新的,技术模式与应用模式的价值是什么;
(一)应用说明:所有的都以应用服务为主导,通过能做什么,满足什么,怎么满足和怎么使用来完成网站功能的描述与拓展。
(二)效果追踪:技术在于构建底层,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来调整,而用户的需要则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实际效果则直接对应用户的需要。
九、“鼠标用户”与“键盘用户”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进行上下人群的分析,以此确定服务模式,网站本身到底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一)参与贡献:贡献可以通过写文章、评论文章,上传资源等方式也可以是点击率、投票率、选择率、推荐率、引用率。
(二)服务模式:线下的载体,包括书面载体、活动载体、人员载体、组织载体、关系载体和实物载体等。
(三)中立价值:网站的中立包括不参与评判、建立规则,引导租组织进而引导和督促个人,彰显平台的价值。
(四)服务连接:根据上行服务人群组织资源的表现形式,根据下行的被服务人群选择具体的应用形式,并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不断整合完善。
十、分类广告与C2C到底是应该怎么去理解去实际的操作与应用;
(一)分类广告:分类的价值在于栏目清晰、定义明确、细分得当,通过个人门户以及SNS系统可以将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表述清晰,同时根据分类广告建立用户的激励机制,促进发展。
(二)C2C交易:限定交易买方,建立支付帐户,要求卖方按照交易规则进行,并且将本地化服务从中区分开来,实行另一种服务模式,并通过建立线下服务队伍来促进相关交易,其中分类信息与之有交叉也有不同。
十一、个人门户无论是入口还是接口其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点告模式的应用价值如何去看待;
(一)入口问题:定位在个人信息门户的意义在于发布与接受,这里我们定位的重点应该是接口定位而不是入口;
(二)点告模式:通过点击、回复、加入、做答、引用、推荐、收藏、沟通、购买、申购、等方式运作点告模式,并将其作为基础。
十二、如何去贯穿一种集体或者说团队的精神,让网络本身更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去引导是培育一种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并在一个群体的氛围下实践;将竞争的意识尤其是成就感的培育大于压力本身的实现;
(一)群组管理:个人的约束则通过建立制度,具体通过群组来实现完成,通过同类人群的彼此影响和互动交流来改变个人的行为环境,同时以群组的名义出现,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依靠团队的力量来承担任务和责任,培养团队意识。
(二)创新氛围:创新在于自由、自主、团队、感恩的精神,再辅助以外界的期待与支持,在适当的时候社会资源的匹配才能成就创新实践,通过这些要件打造这种氛围。
(三)平台延展:创新不仅仅依靠打造氛围、资源优选,还需要操作平台和凝聚的空间,以平和的心境,竞争的态势去促进发展,促成实践。
十三、将媒体的意义不再停留在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分上而是不同视角的交流;
(一)媒体特点:媒体以其传播性质涉及到的相对应人群来产生其价值,至少包括三点:传播者、媒介、受众,我们媒体的特点在于传播者确定、媒介特殊、受众固定以及传播者与受众合一。
(二)媒体价值:群体的视角,多重的影响,媒介的多样化,以此形成的聚合力与深度影响力。
十四、一个社会需要制度,需要从底层去思考它的根基及其存续的基础,无论是制约还是激励都有;
(一)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多面体,是独立的一部门,也是原有部分的升华或者辅助,也可能是现实社会的翻版,正是这种多面体的特征使得其发展呈现出难以整齐化一的现象,需要区别对待。
(二)网络制度:作为基本的网络行规,结合网络社会的特点,来建立一套基本的规范约束网络社会的主体,从而在自由、分享和交流的主题下实现其应用,满足需要,但这套制度应该以现实社会的原则来进行。
十五、网络的眼球或者说兴奋点从短暂转为持久,从集中转为分散;分享作为交流的表现而更高层次是分享应该是种升华,知识的沉淀;
(一)分散眼球:要全面的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唯一的办法就是分散,在以原创为主题的前提下,将个人人吸引在固定的信息分享或者共享组织里,在从眼球形成的角度寻求共性,做聚合效应。
(二)知识沉淀:键盘用户代表的是参与,而参与留下的是记录,其中可以形成的是知识,要将其个人的参与轨迹保留下来,并加以组织和传播,为其进行回顾,为其他开展分享,以碰撞火花。
十六、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知识的来源、相信更适应的标准在于群众、相信群众的分辨与是非能力;
(一)组织约束:将个人的管理的权利下放给其所在的组织,所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各种组织里是前提,通过组织的管理来约束其具体的网络行为,而组织的管理可以是具体的制度也可以是舆论。
(二)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标准形成的评价体系,是非善恶美丑都有参与者来评定和认可,相信越多的参与,信息越充分,信息越充分就越准确。
(三)标准建立:建立一套可以执行的网络行走规范,明确各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来完成基本制度的运行,确定网络标准。
十七、低龄化的网民特点;解决信息分散性与爆炸性的途径;宽频与移动如何成为未来的趋势;
(一)低龄问题:低龄问题引发的是网络版本及适度应用的问题,第一强调应用和效果而不是技术;第二要解决好引导的问题;第三要充分挖掘资源,发现现有模式中未来的机会。
(二)信息有效性:有效信息越多越好,有效在于对用户有用,而且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坚持对用户有用的信息,越多越好,为独家越好,用户找起来越方便越好,读起来越简单越好,最好再有利用工具和办法。
十八、互联网的个人应用与企业应用的区别;如何与整个行业的应用趋势相融合而不是竞争或者冲突;
(一)应用组合:不严格的区分网站是企业应用还是个人应用,只需要一个了连接点,企业应用看的是消费资源,根据这点我们组织好资源,个人应用看重应用需求,我们组织好应用与功能。
(二)适应环境:可以涉猎广泛但不处处受敌,合作与独立虚实之间,平台战略就是不树立,但也面临本身做平台的对手,基本原则是在技术上适应他,在合作运动之间寻找机会,不做技术的前沿,只做应用的先锋。
十九、看到两年到三年的世界而不是五年后的世界;应用本身是独立还是融合,彼此应该有的界限是什么,融合的接线问题;
(一)防止泡末:看好用户当前的应用阶段,从最低级的应用服务开始去做,并且从地域的方式去拓展,再遵循群体特殊性,立足于渐进式的发展,以及规模型的应用,而不是基于未来的假设。
(二)融合底层:应用的独立是其创新的动力之一,融合可以创新但也必然导致限制,会引起连锁性的反映,因此融合底层是基本方向,具体来说,以用户为基础,以其基本的网络元素为根基,不断的应用延展。
如何是去形成一套比较体系的关于web2.0的概念体系;
(一)技术概念
(二)应用概念;
(三)产品服务概念
(四)模式定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