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地区介绍

王朝景区·作者佚名  2006-1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淄博地区介绍

区号 0533

邮编 255000

地理位置 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北临黄河,东与潍坊市相接,西靠济南市,南邻莱芜和临沂市。

面积:

人口:

行政区划 辖张店、博山、淄川、周村、临淄五个区和桓台、沂源、高青三个县。

淄博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齐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丰富。境内有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遗址400多处,各类文物点8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文物藏品十分丰富,全市馆(室)收藏的25900余件文物足以反映出淄博古代文化的精华。如临淄出土的春秋大铜盂,形制典雅、文饰清晰;战国时期的嵌金银镶绿松石牺尊,造型古朴,形象逼真,是古代艺术的佳品;还有高子戈、影青瓷器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龙纹矩形铜境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铜镜;战国时期的三钮云纹铜镜,装饰华丽别致、造型独特、布局合理,堪称国内古代艺术中的瑰宝。在齐故城东北部发掘出的东周墓殉马坑,殉马达600余匹,被誉为考古史上的奇观,反映了当时齐国的强盛。这些丰富的遗迹和珍贵的文物藏品,是淄博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淄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诞生、哺育过众多的政治、思想、军事、文化巨人。如姜小白、田穰苴、田因齐、左思、贾思勰、房玄龄等,仅清代一朝就出现了蒲松龄、赵执信、王士祯三位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孝妇河畔三大文化名人。时以“学术自由”著称于世的齐国,还吸引了无数的名人学子前来游说,如孔子、孟子、荀子、屈原等曾多次东游齐国,讲学立说,在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迹。

淄博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淄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军及国民党军浴血奋战,举世闻名的“黑铁山起义”、“马鞍山战斗”及记载着国民党顽固派血腥的“太河惨案”均发生在这里。淄博人民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各种纪念碑(亭),以表达人们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和对烈士的怀念。

淄博市的文物保护,建国前无正式管理机构,文物盗窃、买卖现象严重。建国后,文物事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保护文物古迹成为文化主管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1957年市文化局抽调人员,进行第一次全市文物普查,绘制出第一张全市文物分布图。1958年在博山颜文姜祠成立淄博市博物馆,1962年撤销,1975年12月,市博物馆恢复建制。此后文物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85年底,全市有各类博物馆、名人纪念馆、文物管理机构共12处,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有140余人,分别负责全市文物的管理、保护、征集、收购、陈列、展览和研究工作,弘扬淄博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