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鱼——泥鳅 动物世界

王朝动物·作者佚名  2006-12-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br /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浑身滑溜溜的,背部和两侧为灰黑色,全身又布满黑色小斑点,在它的尾柄处有大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泥鳅喜欢在静水区的底层栖息着。我国除西北高原地区以外,可以说从南到北的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层,凡是有水域的地区它都能生长。泥鳅的生命力极强,不会因不良环境或生病而死亡。泥鳅的肠子很特别,在它的肠壁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血管,前半段起消化作用,后半段起呼吸作用。所以,泥鳅在水中氧气不足时,会到水面上吞吸空气,然后再回到水底进行肠呼吸。废气由肛门排出,人们往往能看到水里冒出很多气泡。

当天气闷热、即将下雨之前,小泥鳅很难受,此时水中严重缺氧,迫使它一个劲地上下乱窜,犹如在表演水中舞蹈,这正是大雨降临的前兆,西欧人为此称泥鳅是气候鱼。冬季河湖封冻了,泥鳅就钻入泥土中,依靠泥土中极少量的水分使皮肤不至干燥,此时它靠肠进行呼吸来维持生命。待来年解冻时再出来活动。泥鳅产卵从每年的5~6月开始,6~7月为最盛时期。一般卵为黄色,稍有粘性。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幼鱼,不过这种幼鱼和别的鱼有所区别,它的鳃条是全部露在外面的,没有养过泥鳅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以为是什么别的动物,它正是泥鳅的幼鱼。泥鳅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繁殖快,肉味鲜美,含蛋白质高。由于有这些优点,近年来不少渔民走上了饲养泥鳅的致富道路。

摘自大众科技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