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莴笋高效栽培

王朝植物·作者佚名  2006-12-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为了调节蔬菜淡季供应,近年来一些地方摸索出一套夏栽莴笋新技术,每667m2产量可达12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具体做法如下。

低温催芽。夏莴笋生长期正值高温季节,所以必须选用耐热品种。播前先催芽,用冷水浸种8—12小时,待种子吸水率达70%至80%时,用湿纱布包好,置于冰箱冷藏室或悬挂在水井离水面10厘米处,保持4—5℃低温,处理24—28小时后,置于15—20℃适温条件保湿催芽

(未通过休眠期的种子晒一晒可提高发芽率),经2—3天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遮阴育苗。夏莴笋6月底、7月初播种,播时最好种子掺拌适量干细土再播,每克种子播1 m2面积,遇干旱浇水造墒播种,播后浅耧拍实,用草帘搭棚遮阴育苗,晴天早盖晚揭,阴天全天揭开,以利降温保湿。苗期结合浇水追施2—3次稀水粪,待苗龄25天左右有4—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

移栽方法。栽前每667 m2施腐熟厩肥3000公斤、人畜粪2000公斤,整地挖沟做畦,整平畦面,畦宽1.5—2米,沟宽25厘米,深15—20厘米。7月下旬选晴天傍晚,苗床浇水后起苗带土移栽,株距25厘米、行距35厘米,每667

m2栽700—800株。栽后浇足定根水,隔2—3天再浇一次稀水粪。活棵前最好搭棚遮阴。

施肥浇水。夏莴笋根浅,吸收能力弱,加之夏季生长迅速,需肥水较多,应特别注意重肥水管理。幼苗活棵后,每隔3至5天结合抗旱追施一次稀水粪。茎部开始膨大时勤浇肥水(采收前10天停浇),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至2次。如发现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喷甲霜灵药剂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在莴笋封垄、茎部开始肥大时、喷缩节胺调节剂2至3次,可有效地增加茎重。

分批采收。夏莴笋采收过迟,肉质茎可形成花蕾,消耗养分,形成空心,不能食用。采收过早则降低产量。一般在移栽一个月左右,当茎部膨大,茎顶端与外叶尖端等高时,即可分批采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