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韭的培育

王朝植物·作者佚名  2006-12-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五色韭是利用一般的韭菜经特殊方法培育而成的。它以麦糠(麦的颖壳,每亩地需150立方米-200立方米麦糠,可使用2年-3年)为覆盖材料,通过特殊的生产方法,使其从基部到叶梢依次呈现白、黄、绿、红、紫五种颜色,是韭菜中的珍品。上冻前在韭菜地四周设高而密的风障,依据一定的方法即可人为地造成五色。

一是在韭菜休眠后覆3厘米-4厘米厚的园土或细沙土,使叶梢形成白色,俗称“闷白”。二是覆土后盖糠30厘米-40厘米,经20天左右,选晴天上午把糠全部翻在邻近的畦上进行翻晒,下午1时多再将晾晒的糠覆回原畦;第二天依同样方法翻晒麦糠,吸热保温,促进韭菜生长。到2月中旬晒糠时间延长到9时-15时。当韭菜长到8厘米-9厘米时,开始晾色,头茬韭菜从10时晾到14时,韭菜经较长时间低温控制,出现紫色,俗称“冻紫”。接着再在邻近畦“晾色”。三是在畦内留4厘米-5厘米糠不晒,韭菜下部因见不到阳光形成黄色,俗称“晒黄”。四是韭菜靠近麦糠的表层区段,受蓄热麦糠的影响,温度也较高,又得到一定阳光的照射,俗称“出绿”。同时,随着韭菜的长高和不晒糠厚度的增加,绿色和红色部分上移,俗称“赶红”。经过上述反复晒糠过程,使韭菜依次形成了“白、黄、绿、红、紫”五种颜色。

头茬韭菜每亩割600公斤左右。然后经过重复上述生产过程,过45天-50天收第二茬,每亩可产800公斤左右,以后收回麦糠,撤掉风障,按青韭方法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