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特征及原因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主要发生在叶、茎及块茎上。叶部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褪绿斑,后呈不规则黄褐色斑点,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呈水浸状,无明显界限。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霉,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的白色霉层最明显。薯块染病初期产生大小不同的褐色病斑,稍凹陷,皮下呈红褐色,逐渐向四周和内部扩大。
防治依据及方法
⒈带菌种薯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薯播种后,越冬的菌丝也随着薯块发芽开始活动,并向幼芽蔓延,形成病苗,一部分薯芽失去发芽力或未出土即死亡。
选择无病植株单收,留作种用。
进行种薯处理,把种薯放入40~50℃温水中预浸1分钟,再浸入60℃温水中处理15分钟,1(种薯):4(水量),让水温自然下降,但不能低于50℃。
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无病留种田,进行无病留种。
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有克新1号、2号、3号,跃进,虎头,克疫,青海3号,文胜2号、3号,乌盟60,德友1号,波友1号等品种。
⒊加强栽培管理。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由于病菌喜高湿、温暖多雾或经常阴雨的条件,有水滴存在适宜病菌的萌发、侵入,并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蔓延,由下而上发展形成中心病株。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施肥,灌水,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抗病力。中心病株出现应即清除,或摘除病叶深埋。
⒋药剂防治。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7天喷洒一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