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瓢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是古北区的常见种。
为害症状
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取食同样的植物,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且成许多平行的牙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全田如枯焦状,植株干枯而死。
生活习性
马铃薯瓢虫在东北、华北、山东等地每年发生2代,江苏发生3代。均以成虫在发生地附近的背风向阳的各种缝隙或隐蔽处群集越冬,树缝、树洞、石洞、蓠笆下也都是良好的越冬场所。越冬成虫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16℃以上时即开始活动,20℃则进入活动盛期,初活动成虫,一般不飞翔,只在附近杂草上取食,到5~6天才开始飞翔到周围马铃薯田间。成虫产卵于叶背,有假死性,受惊扰时常假死坠地,并分泌有特殊臭味的黄色液体,幼虫共4龄,老熟的幼虫在原株的叶背、茎或附近杂草上化蛹。
影响马铃薯瓢虫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夏季高温,28℃以上卵即使孵化也不能发育至成虫,所马铃薯瓢虫实际是北方的种群,过热的南方没有分布。
马铃薯瓢虫对马铃薯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成虫不取食马铃薯,便不能正常的发育和繁殖,幼虫也如此。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园的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⒉人工防治
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
⒊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果最好。
①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
②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
③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
④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