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复、治虫。冬季毛竹进入休眠,即使伤及竹鞭也不致引起伤流和影响生长。垦复前先清除杂草灌木,林地坡度20以下的可全面垦翻,坡度25以上的宜带状垦翻,深度20-25厘米。土要大块翻转,不必打碎,既可保持水土,还可把地下越冬的害虫冻死、闷死。4-5年垦复一次,非垦复年份要松土除草,并把林内林缘的杂草烧成肥料,以消灭越冬害虫。垦复时清除树根、竹根和废竹鞭等,但切勿损伤竹鞭和笋芽。
施肥、覆盖。冬季施肥、覆盖,可以提高林地温度、湿度和肥力;能够提前出笋和促进竹林持续丰产。施肥时将厩肥和饼肥在青壮竹株上坡沟施。覆盖时先垫垃圾、森林腐殖质、秸秆等较湿的材料作发酵层;中间铺稻麦壳、树叶等较干的材料作保温层;上面盖塑料薄膜作保温保湿层。亩施厩肥和饼肥计150-300公斤、覆盖物2500公斤,厚度20厘米左右。要经常检查盖膜下温度,如超过25℃要揭膜降温,以免烧鞭烧笋。覆盖前最好先在林地灌水一次,以提高覆盖效果。
钩梢、伐竹。严冬天气毛竹外表易形成雾凇,加上下雪,竹竿易被压断。因此对西北坡的毛竹林,应采取钩梢进行预防。钩梢宜入冬时进行,用长柄刀把竹竿15盘枝以上尾梢钩断拉下,竹梢可制扫帚等另行加工利用。冬季毛竹进入休眠,此时,其桩不会引起伤流,所采竹材性能好,不易遭虫蛀,利用率较高。采毛竹要遵循“二度(二年为一度)留养、三度抽砍、四度养空,五度不留”和“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的原则。要用刀齐地面砍,或用锯贴地面锯断,如能连蔸挖起则更好,但是要回填挖出的土壤,恢复原有地面状况。
上述管理措施应结合一起进行,有利提高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