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患节后多发 专家建议及时心理调节 心理_保健养生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3月3日讯春节长假刚过,省城多家医院精神科诊室连日来便接连有患者“光顾”。据了解,精神病患者“集中发病”大多数是因为春节期间忘了吃药或未遵守医疗禁忌,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亲朋团聚时或受到冷落或过于兴奋造成情绪波动。

2月22日上午,山医大一院的精神卫生科诊室外10多位患者正在候诊。候诊的人中,一位30多岁的女子正在与周围的人聊天,她头脑活络,热情健谈,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主动上去攀谈,逢人就说她叫“小英”。而医生却告诉记者,小英的表现是典型的躁狂症状。

原来,小英患有抑郁症,已服药治疗了半年多,病情原本已明显好转。春节前,她和家人一起回娄烦老家过年。但春节过后,医生就发现她的病情明显加重,一问才知道,她是在外出探亲访友时中断了服药,家人误把小英兴奋、健谈的表现看成了病情好转的迹象。另一位患者小何因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服药后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过年时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回家探亲,一家人难得团圆,小何很高兴就喝了两杯酒,然后就变得就不能自制,暴躁易怒,跟家人乱发脾气。

山医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韩柏告诉记者,长假后精神科的门诊量增加了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节假日时放松治疗,擅自减药、停药或是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酒精能加重许多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引发问题,而浓茶、可乐以及各种补品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疗效。二是年节期间,平时由家属照料的精神病患者容易被忽略,或因亲友团聚过于兴奋导致情绪不稳,病情复发,而这也会增加治愈的难度。

三是春季本来就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不少正常人情绪波动,容易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和心理问题,如寡言少语、烦躁易怒、失眠等,而一旦有这些情况出现,应及时进行心理调节。(记者 魏薇 通讯员 杨丽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