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近日收藏了一大批玛瑙化的硅化木,这批硅化木产于辽宁北票,有1.3亿年的历史,分10 段,总长约40多米,最长的一段长11米;直径最大的有1米多;玛瑙硅化木呈黄色、绿色和灰白色,年轮清晰。硅化木在我国南北很多省市都有,北京延庆就有,而且呈原地埋藏状态,故宫博物院御花园中也有,四川自贡大山埔还有20多米长的硅化木,但是玛瑙化的硅化木极为罕见。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古老树木死亡后的茎杆被埋藏在地层中,茎杆周围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的次生木质部的细胞中,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玛瑙是一种宝石,与水晶、碧玉等一样也都是一种石英矿,其化学成分也是二氧化硅,只是由于生存的环境不同条件不一样,形成了形态不同的多种变种。例如,各种水晶呈粗晶体状态,芙蓉石成块状,猫眼成包含纤维状的包体,玛瑙呈微晶聚合体。玛瑙的颜色是由其中的金属离子决定的,例如铁、锰、铝、铬等,进入石英矿中,地质学家称这些是制色元素。玛瑙的形成与制作一般彩色玻璃的过程相仿。玛瑙的硬度也与玻璃差不多为5.5——6.5。在地质历史的各个地层中无论是火成岩还是沉积岩都能形成玛瑙,所以玛瑙很多。我国的广西、辽宁很多,在世界上整个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也盛产。
玛瑙化硅化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玛瑙形成的过程发生在古老树木的次生木质部中,先形成木化石的然后在火山热液的作用下再形成玛瑙化的硅化木。在已经落户到自然博物馆的木化石中有的是硅化木,有的是玛瑙硅化木,还有水晶体,甚至三者在同一木化石上出现。看三者的形成过程,领悟环境造就一切的道理。
在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有一处石质化森林,其中的木化石也玛瑙化了,被人们认为是“世界自然奇观”。
无论是硅化木还是玛瑙化的硅化木形成,都与火山特别是火山热液的作用离不开。因此,玛瑙化硅化木在辽宁北票发现,说明当地曾经有过火山爆发。火山灰生成降落在河流、湖泊中形成沉积岩,对于保藏生物遗体形成化石十分有利。连同辽宁北票已经发现的化石说明生物化石门类多、数量大、保存完好,是与当时从生物群到尸体群再到化石群的变化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化石保存环境是分不开的。
北京自然博物馆计划用这些木化石装点院落,树立在展览楼正面绿地中成为“木化石林”。目前,已经完成图案设计,进入施工吊装就位阶段,预计在6月完成。巨大的玛瑙硅化木是难得的、最有特色的观赏石,将成为北京城市独特的景点,丰富了自然博物馆的内容,为人们休闲旅游、娱乐观光、增加内容。也会增加了人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