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林兰(化名)的儿子谭强(化名)做饭、洗衣等,样样都干,就是不愿与她多说话。母子同住一屋,为何无话可说?前日,林兰找社区干部倾诉内心苦恼。
年近六十的林兰家住渝北区回兴街道馨南路社区。去年,儿子失业,上月才上岗。上月,林兰支气管炎发作,住院两天,欠了4000多元钱。林兰说,她在渝北没亲戚,儿子每天除了做家务,辅导孙子做作业,几乎不和她说啥,每天只有“吃饭了”、“走了”、“嗯”等3句简短的话。因没人说话,林兰每天看电视到凌晨1时,“睡不着。”
邻居李会证实,除了上下班,谭强很少出门聚会,很少与邻居打招呼,楼院里很多人都不认识他。
谭强承认,自己性格内向,不愿同老妈交流,与成长经历有关。林兰老家在四川农村,老公是乡村教师,儿子出生后,靠老公每月10多元的工资难以养家。1982年,林兰丢下老公和10岁的谭强,到外地做生意。
“很想妈妈在身边。”谭强说,父亲除了照顾他吃饭、穿衣、读书,一心忙工作,身边没人和他说话。1989年,父亲病逝,时值谭强高中毕业,升学、就业关键时期,没人在身边陪伴他。
随后,谭强外出打工拿不到工资,回家跑运输险些车毁人亡……接连遭遇挫折,老妈时常数落他。种种不顺,让谭强迁怒于老妈:“跟她没什么好说的。”得知母亲的苦恼,谭强很自责。他说,自己已成年,还不能理解妈妈,真不该。他表示,今后要多与妈妈沟通,让她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1997年,林兰用多年做生意的积累,在回兴买了新房。2000年,她把谭强接到身边,随后,儿子结婚生子。母子间却“一天到晚说不了三句话”。“找了金钱,毁了亲情。”林兰很后悔。
家住两路龙瑞街200号的龙芳7岁时父母离婚,她随父亲生活,她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社区工作者陈传远称,林兰中年丧偶,拼打几十年在城市安家,难能可贵。现在儿子工作稳定、婚姻幸福,成了她老年生活最大的保障,建议谭强要主动与母亲交流。
儿童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梅其霞称,母子长期分离,情感疏远,沟通有障碍。作为儿子,要充分理解母亲的不得已,多抽出时间与母亲相处。母亲也要体谅儿子,多参与社区活动,减轻后人的精神负担。 (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