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与DFID启动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项目 心理_保健养生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7月14日讯7月13日,卫生部与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在四川成都启动“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项目”,以探讨、建立适合中国人群心理特点的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汶川地震发生后,心理援助成为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卫生部门在都江堰、德阳、绵阳等重灾区建立了多个固定的心理危机干预点,开设心理服务门诊、危机干涉门诊。通过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者(如躯体不适、警觉性增高、睡眠障碍等)约占总人数的90%。而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灾后心理干预平台,缺少针对受灾群众的可行、有效、规范的干预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张立表示,为了能够建立一个比较长效的心理恢复和康复的模式,“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项目”将把重点放在基层,对一般群众和一些高危的群众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国内基本情况的心理干预的做法,以此来制订一些相关的标准和固定援助模式,从而推进灾后的心理干预工作。

本项目将于2009年7月开始以成都、绵阳、德阳等市下属受灾区县为试点,由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出资16万英镑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学校、社区和企业进行实施。通过实施“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项目”,培训基层卫生人员心理干预技能,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建立心理援助和精神卫生服务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