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我银行业规模将居全球第二 超过日本和英国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到2008年,中国银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日本和英国,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昨日,在“第一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助理朱民发表如是预测。他同时指出,未来大型银行的发展方向将是综合化经营的全能银行。

目前全球银行业市场的平均增长水平保持在3%左右,而中国银行业却以每年13%至15%的速度高速发展,因此朱民预测两年后中国将超越日本等国家,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将引发国内外机构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银行业不断遭遇其他行业的侵蚀。“经过了20年的演变,银行业从占有和管理金融资产100%的垄断者变成只占有金融资产27%左右的经营者,银行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朱民说。

以美国为例,在个人金融资产方面,27%的资产为私人银行资产,38%的资产在股票市场,而35%的资产则在保险市场。朱民认为,银行业要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实现向全能银行的转型。

20世纪末,国外银行开始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化,横向开拓财务咨询、企业重组、企业融资、银行贷款、杠杆和高收益融资等产品,而高增值中间业务、结构性、跨境性、批发性业务等服务陆续走上舞台。

“巴塞尔协议和银行上市促成海外银行高度重视资本配置、资本回报,并积极拓展低风险高回报的中间业务和零售产品。”朱民认为,同样国内银行也将经历这样一个转型和分化的过程,大型银行将向全能银行发展,而小型银行则将继续保持以传统业务为主。

朱民认为,国际银行平均回报率由7%上升到目前的22%,最大原因在于银行综合化经营,导致产品结构和收益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国内银行在这方面差距相当大,譬如民生银行非利息收入仅占4%,基本上全部依赖贷款业务。

“全能银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朱民认为,目前中国银行等国内银行正在适应这一趋势,而这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风险控制,二是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市场监管体系,只有解决上述问题,大型银行才不会像恐龙那样走向灭绝。(记者 唐昆)

刘明康:警惕三大风险考验我国银行宏观调控

“银行业当前要高度关注三大风险: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的市场风险以及案件频发造成的操作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对银行业风险发出警示。

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贷款和票据融资全面回落,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拨备水平等有所提高,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取得新进展,较好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