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做贼”的人也会心虚 心理_保健养生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11-1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古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然而,不“做贼”的人有时也会心虚。

这揭示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都遵照外界的评价标准,久而久之,甚至将外在标准内化为了自己的标准。这样,在受到、或者仅只是遭到他人的怀疑或批评时,尽管很不公平,我们却也可能会习惯性地、不由自主地认同别人的怀疑、批评。所以,明明心中无鬼,却也难以做到心中坦然。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类问题呢?首先,《君子行》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嫌疑的情境最明智。其次,过分依赖和顺从环境,会导致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毫无立场、缺少主见,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虽然要顺应本国的社会文化,但也不妨学一学西方人,勇敢地坚持自己信奉的准则、维护自己的尊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