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报业网讯诸城又名“龙城”,因为这里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
如今,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诸城龙头企业风生云起,又出现了三条巨“
龙”——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和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产业链条,其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5%以上。在这些产业巨龙的强力拉动下,诸城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诸城实现了重进“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位居“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第76位,两年攀升了106个位次。今年,诸城龙又盛装起舞,朝着“十一五”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奋勇前进。
“龙头”高昂展新姿
一踏进昌城镇芦河村李增荣家的院子里,就听到猪圈里一片猪的欢叫声。李增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虽然去年猪市行情不好,许多养猪户都赔了,但由于他养的是“合同猪”,还是稳赚了一把。
其实李增荣的猪圈更像是一个“车间”:他养的猪不用自己考虑销路,离他家不远的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上门收购,仔猪、饲料、防疫及饲养技术全由这家公司统一提供。李增荣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更像是该公司的一名农业工人。
而得利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的生猪,全部卖给了龙头企业得利斯集团。得利斯集团是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已形成200万头猪的年屠宰能力,去年销售收入达到31.8亿元。
在诸城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业公司)+农业工人”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新型经济模式,成建制地进入市场。诸城市的另一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贸公司,在各乡镇建起了55个自属规模养鸡场,年饲养能力达6000万只,就地吸纳农业工人5000多名。
目前,“龙城”诸城已有大大小小的农业龙头企业1200多家,带动85%的农民进入国际国内市场,70%的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达到50%以上。去年,诸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13元。
“龙型”经济新生态
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定是工业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诸城,有一批超常规模的大企业:福田汽车、得利斯、新郎、桑莎、泸河……很多人不明白,一个县级市,交通并不发达,地理位置也不优越,怎么就冒出了这么多的龙头企业?
诸城市最早开始的中小企业改革,为民营经济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为一些企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产权基础。现在,诸城的民营经济已呈遍地开花之势,民营业户近3万户,民营企业3600多家,其中限额以上的民企295家。创业光荣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
在诸城,企业家是受人尊敬的。今年市里拿出2405万元进行奖励,最高的企业诸城外贸奖到334万元。政府部门全力构建适宜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不称职的公务员会被免职。
产业链如同食物链。县域企业很难长大,很重要的一点是产业链不发达,配套难。但在诸城,围绕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几大产业链,一大批配套企业源源不断地为龙头企业提供着各种服务。以汽车制造为例,作为龙头企业的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能每两分钟从车间开出一辆汽车,在其周围的配套企业多达200家,年配套供货额20多亿元。目前,除了发动机,生产一辆轻卡的所有配件在诸城都能采购到。
政府还出台相关的规划和鼓励政策,引导人才、社会资金向产业链集中。兆丰机械有限公司原是一个镇办的羽毛粉厂,2002年冬开始投资建设为福田汽车配套的货厢厂,去年的销售收入达3.1亿元。
为“龙”注入新基因
如何突破企业的“极限”,保持县域企业的发展活力?诸城人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国退民进的企业改制,给了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调整股权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控股股东,出现了规范化的公司制企业,企业的经营团队和经营方针得以稳定。这三步曲,曾经一次又一次地促进了诸城县域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诸城人又在不断地自我否定,因为社会环境在变,企业也必须随之改变。针对目前大企业中出现的控股股东、个人决策、家庭式管理等苗头,诸城开始了企业改革的第四步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消灭绝对控股股东。
泸河轮胎在引入了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后,成立了银石泸河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企业的管理团队得以重组,从企业理念、技术力量到财务制度、产品档次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生产的全钢子午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诸城市领导告诉记者,帮企业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目的就在于改变企业生长的县域小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全新的管理理念、资本和人才等国际化“基因”,这才是县域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