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工业进入重要转型期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于9月8-9日在沈阳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400余名世界化纤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了世界化纤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在全球化纤行业竞争激烈,效益下滑的大环境下,与会代表达成共识,世界化纤行业已全面进入了以高技术、超新产品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作为可持续发展基石的新阶段。

目前我国化纤使用量已占到纺织化纤加工量的67%,化纤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占全纺织的1/3,化纤总产量约1600万t,占世界产量的40%。但是,近两年来,国内化纤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企业开工率持续下滑,上半年聚酯、涤纶长丝、氨纶的开工率只有72%、68%、56%;产量增速全面回落,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效益全面下滑,尤其涤纶企业处境艰难。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我国资源约束、能源制约、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开发不足、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严重滞后等影响我国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发展将进入到一个重要转型期,将由产能总量向产业调整方向转变,放慢发展速度,加强产业链、技术和区域结构调整是我国化纤工业重振旗鼓的重头戏。近年来,化纤产品产量增速一直保持在15%左右的高速度,郑植艺理事长表示,2005-2010年国内化纤产量将保持一个平稳的发展速度,尤其后阶段将控制在6%~8%的增速水平,预计到2010年我国化纤产量为2400万t,其中聚酯1950万t,涤纶1800万t,锦纶100万t,腈纶100万t,丙纶40万t,氨纶20万t。同时,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投入,在化纤高新技术产品上下功夫,争取以高附加值代替总量增长是各项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在超高超强模聚乙烯纤维、高强高模维纶纤维、各类超细纤维、芳砜纶、PPS等纤维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国内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仅为28%,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化纤工业“十一五”高新技术纤维发展构想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以高技术纤维材料、生物质工程新材料,可再生的新能源,各类高性能的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发展为重点。到2010年差别化纤维比重将达到40%以上;高性能面料及制品的纤维自给率达到70%以上;产业用化纤比例将达到90%以上。无独有偶,来自欧盟、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印度等化纤协会的高层领导在介绍本国(地区)的产业发展构想时,不约而同地均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作为行业发展的重头。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