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北频道9月16日电记者在河北省科技厅采访时获悉,经过专家的精心培育和大面积试种,短季棉育种在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突破。专家说,这一品种的育种成功,可大大缓解我国粮棉争地和原棉供给不足等矛盾。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作为入世以后的利好行业,纺织服装加工业近年来迅速发展,用棉数量急增。仅以2004年为例,我国棉花总产632万吨,进口原棉198万吨,原棉缺口较大,而且这种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如何有效增加原棉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是目前棉花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但短期内很难实现单产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可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但粮棉争地的矛盾又十分突出,因为保证粮食生产始终排在第一位。所以,要想解决我国棉花供需矛盾,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扩大粮棉复种指数,变一季春播为麦棉两熟制。
河北省科技厅下属的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翟学军博士,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培育出目前国内熟性最早的短季棉新品种,它具有生育期短、棵小紧凑、高度耐密的特点,在河北省中南部小麦收获后直播,可实现每亩250公斤的籽棉产量,与春播棉基本持平,10月15日吐絮达90%以上,不影响下茬小麦播种,真正实现了小麦、棉花“双直播、双高产”的目标,同时较春播棉亩减少投入100元左右,较麦后玉米亩增收四五百元。
据介绍,这一短季棉新品种今年在河北省邯郸、邢台、沧州和衡水进行了1000多亩的麦后直播试验与示范田,各项数据显示,棉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专家说,在成安县直播的200亩示范田8月15日经专家实地预测产量平均每亩籽棉达250.1公斤,高产地块可达300-350公斤。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