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物流业进入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月,全社会物流总值为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从去年的21.3%回落到20.9%。2005年我国物流业在整合与创新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物流总额预计达到47万亿元,同比增长24%,约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0.8%。
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物流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高于发达国家7~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时也表明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对我国的物流企业来说,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与服务质量还任重而道远。
成本过高降低了竞争力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物流率低下又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中国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比日本和美国多1倍以上,2000多亿美元在物流环节中白白地损失掉了。"业内人士道出了中国物流业发展"软肋"。
从传统的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到第四方物流提供供应链管理方案,物流这一概念从外延到内涵都已发生很大变化,并在跨国物流企业的成功运作中得到体现。作为世界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中国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正在实施振兴战略的西部地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更为重大。
业内人士在分析物流业现状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GDP已占到世界的4%,进出口占整个GDP比例已超过了美国,这么大量的商品流动需要物流业提供支撑。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这三个港口群集装箱装载能力占全国总量的85%,内陆商品仅有20%是由集装箱运输。目前,中国集装箱运营率达到了70%,接近发达国家80%~90%的比率。不同模式的集装箱交通运输在中国非常不平衡,集装箱运输在港口达到70%,在公路方面是30%,而铁路方面仅为5%。
专家认为,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预计到2010年可以达到5万公里,100万人口城市100%都有公路连接,20万人口城市90%都有公路连接,但目前中国道路交通运输比例仅11%。专家分析指出,中国物流业发展比较缓慢,在很多方面成本较高,比美国道路交通成本要高,而物流业成本过高降低了产品的竞争优势。中国商品购买力很好,如果加上实际物流成本,货品的价格就会达到亚洲的平均水平。美国经济中只有10.5%是物流,中国经济中物流占到了21.3%。
据介绍,中国物流管理的成本也较高,美国物流每个部分的成本都比中国低,管理方面的成本只占3%~8%,但中国却达到了14.5%,这个比例还仅限于物流公司,制造业公司更高。此外,中国的物流基础非常弱,物流设备利用不足、市场开发人员缺乏,这都是非常大的难题。
重点优化工业物流流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陈旧、低效、粗放、高耗的商品流程,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据估算,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采掘和加工制造业,由此引起的货运、仓储和管理等活动的社会物流总成本高达2.9万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1%。
2004年,在我国4万多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7万多亿元的工业生产资料投资品销售额中,工业企业自采自销比重高达70%。同时,在社会总产品中,工业生产资料产品占75%,工业品物流总值占社会物流总值的85%以上。这些产品的市场流通,绝大部分在工业企业之间直接进行,且主要由工业企业自设的采购、库存、储运、销售机构完成。这个领域正是我国物流效率低下、粗放扩张、流程恶化的要害所在,也是我国节能降耗的潜力所在。
国内有经验的物流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显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工业的采购、库存、储运、销售流程,我国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另据有关部门测算,在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1%,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倘若我国能逐步逼近工业化国家物流的平均成本(物流成本占GDP12%),则可节约当年物流成本8000亿元。因此,优化和整合我国工业的物流流程,在当前是很具操作性且收获丰厚的改革发展思路,并有利于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
整合压缩运输与库存成本
互联网的时代要求有一个非常快速、精炼而且智能的供应链,业内称它为同步贸易。很多专家认为,目前物流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其实同步贸易是和贸易流相匹配的,在供应链的起始和结尾都充满了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这三个不同的流。同步贸易包含从订单的进入到实施再到有关的计费、投诉等,所有一切都进行同步化链接。通过对业务以及供应链进行优化和同化运作,企业得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各国的经验看,如果措施得当,运输成本通常经过大幅度降低后会趋于稳定。而加快周转、降低库存则潜力巨大。因此,当前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率先改善大宗货物的流量和流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特别要注重铁路、公路、水路、海上、航空和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转换节点上的有效衔接。
在运输成本明显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基础上,要将重点转向库存控制。为此,要对工业企业加快资本周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消除库存积压、优化产品流程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另外,还要促进工业企业采购、销售、储运业务和流程的"外包",推动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发展,改变工业企业"家家有仓库、户户有车队"的落后低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