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我国纤维帘子布行业出现产能大于需求的局面,目前产能已超出实际需求的一半以上,但行业内一些企业还在继续扩大产能,产业结构调整却进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纤维骨架材料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纤维骨架材料生产国,支持了轮胎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宏观失控,行业恶性膨胀,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出现,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按设备生产能力计算,我国纤维骨架材料行业总生产能力达到37万吨/年,近年来帘子布实际产量基本稳定在19万吨~20万吨/年的水平,全行业平均开工率只有50%多一点,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和全行业效益下滑。而占全行业80%以上的尼龙6企业中,除上世纪90年代后引进的5条生产线(其中1条是单纯的浸胶生产线)外,大多数生产线装备水平及技术水平还较低下。表现在大量的设备超期服役没有被淘汰,某些已被淘汰的旧设备异地安家重操旧业,这部分占尼龙6帘子布骨架材料行业生产能力的70%左右。由于国内帘子布市场的不规范,价格战大打出手,反过来又影响到那些技术及装备先进企业产品的销路,使先进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整个行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规模分散技术落后
我国纤维骨架材料行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企业分散,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装备及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这在尼龙6帘子布行业尤为突出。尼龙6帘子布行业是我国化学纤维骨架材料产业的起步行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起步初期就存在起点低的先天不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生产规模恶性膨胀表现突出。我国帘子布行业近60条浸胶生产线中,尼龙6约有50条,占总生产线的85%,但设备生产能力只占总生产能力的73%。深入剖析可以发现,20世纪90年代后引进的5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占了尼龙6总产能的15%,其余40余条生产线的产能只占尼龙6帘子布总能力的85%。如此不成比例的关系表明,尼龙6帘子布生产企业群过于庞大,但企业数量多而分散,该行业的结构调整任务繁重,难度很大。显而易见,今后随着轮胎产品结构的调整,尼龙6帘子布行业将是纤维骨架材料行业首当其冲受冲击的行业。遗憾的是该行业的规模膨胀至今没有停下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引进的5条尼龙6浸胶生产线中只有3条运转正常,其余2条因种种原因有1条完全停产,另1条几乎完全停产,造成国家资产的严重损失。对尼龙6帘子布行业进行全行业的调整,使先进设备充分发挥作用,淘汰那些早已落后的设备,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在适当缩减行业总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总量缩减但整体技术、设备、产品水平的提高,是该行业面临的严肃问题。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产品质量不高是我国帘子布行业存在的另一问题。尼龙66企业和聚酯帘子布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建设的项目,起点高、装备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水平高是这些企业的特点,有的企业的总体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但尼龙6帘子布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引进项目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然而大量企业为装备水平低的企业,所以该行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由于国外大公司在我国尼龙6帘子布传统出口目的地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建厂,使得国内尼龙6帘子布外销萎缩,缩小了产品的生存空间,所有这些都给该行业敲响了警钟。那些单纯追求膨胀规模,不走企业联合,不重视提高产品质量的企业,今后的前景将不乐观。
能力过剩资源不足
我国帘子布行业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加工能力过剩但原材料资源相对不足。聚酯切片国内资源充足,但聚酯长丝供应紧张,龙涤和骏马两家工业用聚酯长丝项目建成投产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尺寸稳定型聚酯工业丝是市场看好的产品,但真正意义上的国内资源几乎为零。合成尼龙66纤维的原料尼龙66盐因神马集团尼龙66盐项目的建成投产而实现国内自给。但合成尼龙6纤维的原料己内酰胺国内资源一直不足,虽有湖南岳阳和河北石家庄两个己内酰胺项目建成投产使这种状况有所缓解,但仍有缺口。欣闻荷兰DSM公司将与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合资,使南化公司的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由年产6万吨增加到年产14万吨,该合作项目如能成功,会使国内己内酰胺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好转。除合成纤维及其原料资源不足外,国内帘子布浸胶用原材料资源短缺问题也很突出。丁吡胶乳国内虽能生产,但质量低且总量缺口大,市场份额的大部分被国外公司占据。聚酯浸胶用端基封闭异氰酸酯、水基环氧树脂、湿润剂等产品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南通申华化学工业公司欲投资建设丁吡胶乳生产项目,国内已有单位从事聚酯浸胶用化工产品的研发,有望扭转这种局面。即使那些国内能自给的原材料,也存在一个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国内帘子布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行业自身造成的,有的则是国家经济环境使然。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行业自身整顿工作的开展,解决这些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