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初秋,是各品牌秋冬装粉墨登场的时候。在感受时装设计师在造型方面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同时,还可以仔细体味面料设计师带给我们的微妙创新。秋冬时装无疑是精纺呢绒的重要舞台,传统的、新型的、国产的、进口的……都要来分上一杯羹。
精纺呢绒是毛纺行业的骨干产品,精纺呢绒产品代表毛纺工业加工技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毛纺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生产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有的企业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建成了产品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近些年国家将纺织行业列为改革的突破口行业,有力地推动了毛纺行业技术进步。设备先进了,生产能力提升了,技术进步了,而精纺呢绒产品的进口数量、进口单价均高于出口水平,产品保持在内销为主(约占产量的85%)的地位,市场适应性差,中低档产品多,附加值低。
对于精纺呢绒的生产,当我们的硬件设施已经可以与国外同行媲美、我们的生产能力已经值得称道、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在大幅提高时,以下几个细节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品牌效应 欧洲的毛纺产业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声誉。意大利的一些老牌毛纺企业规模未见得有多大,却有着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已形成品牌效应,这些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得到的,可见老字号的招牌在现代竞争中依然灵验。我国毛纺行业的发展历史与之相比略显稚嫩,但是我们可以靠良好的信誉、稳定的质量逐步支撑起我们的产业品牌。品牌的附加值在面料上的效应或许没有在服装产品中表现得明显,但是当品牌的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至少可以起到吸引更多眼球的作用,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技术投入 除去历史的原因,技术研发的投入也是我国精纺呢绒生产的软肋。目前面料企业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技术实力,因此受到企业的重视。新品研发需要大量的投入,而随着服用面料生产趋于多品种、小批量、多色号的发展,研发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另一种是根据客户来样进行大批量的加工。对客户来样进行分析,制定工艺也是毛纺面料企业的技术工作者的常规工作,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需要形象,也有实力、有精力进行新品研发,而即使在一些大型企业,专门从事新品研发的技术人员也只凸技术人员总数的1/3。而小型企业大多选择短快的实战技法。这种状况与若干年前的服装行业状况有异曲同工之处。靠技术保障不足的简单效仿加工,显然难以支撑树立起产业形象的大旗,也难以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远大目标。
业界交流 行业内交流不足也成为进步的束缚。“同行是冤家”的老话固然流传了上百年,可是同行间增强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也是促进彼此进步的有效手段。眼睛盯着别人的,手上捂着自己的,在技术上想学习别人,有不想被人家学习是很多企业的心态。每年的面料博览会除了能起到推广的作用外,还是“窥视”同行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如果还能成为一个互相学习的课堂岂不是更好?
精纺呢绒在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精纺呢绒从拼毛开始,经过毛条染色、复精梳、前纺……到染整、后整理直至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可谓经过了干锤百炼。我们的企业是否能百炼成钢,在提高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品牌经营效益,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加强投入力度,确保新技术不是曲高和寡,把精纺呢绒无论是技术还是经营都做得更“精”。 (中国服饰报)
俊冉 阿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