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郑兴李林蔚
嘉宾: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
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查道炯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彭龙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江瑞平
近段时期以来,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世界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大约只可供应人类41年的需要(天然气为60年-70年,煤炭约200年),人类正直面能源危机对能源安全的威胁。
问: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价格一路攀升,屡创历史新高,而能源的生产成本比较过去并没有太多增加。您认为这种价格的背离是什么原因?
彭龙(以下简称“彭”):综观近几年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起伏,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经济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左右世界油价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国际关系等政治原因以及诸如恐怖袭击、恶劣气候、基金炒作等不可控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油价的走势造成影响。重要产油国伊拉克局势的持续动荡、伊朗核问题的复杂化、石油工人罢工、飓风肆虐、美元贬值等一系列相关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石油价格的波动。此外,基金炒作对油价的影响愈来愈大,加之恐怖活动的频繁,这一切都更加放大了这种价格的背离。
沈骥如(以下简称“沈”):一方面石油的供应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对石油的需求正在稳步上升,油价就必然要向上攀升了。一些突发事件,如地震、飓风、火灾、事故、罢工,也会造成石油供应困难和油价的短期蹿升。地区热点冲突和恐怖袭击往往造成石油开采、提炼、运输的减少或中断,造成油价大幅上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发生了这种情况。石油还被某些国家作为制裁、禁运的武器,其结果,也造成油价的上升。
查道炯(以下简称“查”):物以稀为贵。虽然一般认为能源的生产成本比较过去并没有太多增加,开发和加工成本较低,地理条件制约较少,油田所在地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的轻质石油蕴藏量在降低。这是能源产业内外的共识。能源公司投资高风险的新油田的意愿不高。这样一来,随着需求的上升,供需比例缩小了,自然地出现了价格上升的现象。
问:近期能源危机事件频发,加上旧有生产能源地区的问题,能源安全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您认为能源问题的新特点是什么?各国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这一共同的课题?
江瑞平(以下简称“江”):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对能源危机的心理预期已十分脆弱,每有突发性事件出现,都会被成倍放大,导致能源价格的剧烈动荡。近年与能源危机相关的突发性事件大致包括:(1)主要产油国国内政局动荡。目前最应关注的事件是尼日利亚发生的针对油田的武装袭击。(2)国际政治、军事冲突升级。近前如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的巨大冲击等,而目前最应予以关注的是伊朗核危机。(3)重大自然灾害。2005年内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都程度不同地引发了国际能源市场动荡。
查:新世纪开始,能源安全问题的新特点很多。较为突出的包括:全球性跨国能源公司的宗主国大多走完了工业化的过程,其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有限。因此,具有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大国保障能源的足量并低价供应的动力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强烈。能源需求增长快的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与能源供应国之间存在一种不可轻易改变的依赖关系。
沈: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彻底解决能源问题涉及到资源、技术、环保、金融、法律、地区安全、反恐等多方面的领域,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因此,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需要在全球所有国家间开展密切的合作,特别是需要在主要能源生产国和主要能源消费国之间开展密切的合作。
问:今年1月以来,国际能源市场持续激烈震荡,一度下跌的油价曾再度走高,有人分析油价近期已经接近峰顶。您认为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油价走势将如何?
沈:今年才过了一个半月,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上下波动,波幅相当大,现在就说油价已经接近峰顶恐怕过于乐观。但也有一些能源专家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石油需求将会下降。油价达到每桶75美元后不会飙升太高。欧佩克和俄罗斯还有增产石油的潜力,而美国和国际能源署其他成员国(欧盟、日本等)的应急库存总量为14.8亿桶,可以对油价飙升起缓冲作用。但无论如何,我们要对今后油价攀升和大幅波动做好充分准备。
彭: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幅会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稍稍回落,2005年全球石油的需求已经显示出这样的趋势;而在全球供给方面,尽管欧佩克的产量不大会有显著提高,但是高油价刺激带来的新投资可以增加一部分的产能,加之美国受飓风影响的产能已恢复,全球石油供给会有平稳增长。油价适度调整恢复合理价位应该不成问题。但从长期来看,石油价格大幅下降的空间也是很小的。
江: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仍将在高位运行,但不大可能出现“危机性暴涨”,大致维持在每桶50美元-80美元之间。依据主要是:在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刺激下,主要产油国生产、加工和出口能力有望逐步增加。但另一方面,中东局势仍将是威胁全球石油供给稳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伊朗核危机的走势,可能成为未来近期国际油价走势的风向标。
问:中国为能有效应对世界能源危机,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您认为中国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的着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查:那种把能源外交简单地看作是获取自身充足能源供应的看法恰恰缺乏战略眼光。虽然过去几年国际间对中国获得海外能源供应来源的努力多有批评和警觉,但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所以,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一方面不能是局限在应对批评和压力,另一方面,中国有必要把获取稳定的海外能源供应来源的过程作为促进与所有利益相关国家和利益体之间增信释疑的过程。
江:未来中国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的重点,似应放在如下几方面:完善国内能源储备体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系统;积极参与和推进国际双边、区域和多边能源合作,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勘探、开发、生产和储运,努力扩大国外能源投资,推行能源进口多元化,确保能源运输安全。
彭: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游离于国际石油市场和供应体系之外,因此加强与石油出口国尤其是富油国之间的合作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并不仅仅局限于能源领域,中国政府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与这些国家开展交流,实现和谐的能源合作,以参与到国际能源再分配中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