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北京市环保局传来一个好消息:今年1月份,北京蓝天数创下6年来的新纪录,21个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好天,让京城百姓在这个往年污染最为严重的月份,呼吸到了更多洁净的空气。好消息不止这一个,同样来自北京市环保局的消息:截至2004年底,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29天,比原定227天的任务多出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5%,“蓝天任务”顺利完成。
这么多好天气的出现与北京实施的保护性耕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护性耕作使得北京的空气更洁净,蓝天更明媚。为抵制沙尘天气,北京市农机部门把推广保护性耕作作为京郊裸露农田治理的主要措施,郊区季节性裸露农田基本实现留茬免耕,克服了因传统耕翻播种带来的扬尘污染。
2004年京城只有3个沙尘天
据了解,2000年北京共出现13次沙尘天气,其中春季有11天。2004年春季,北京只出现3次全市性的沙尘天气,其中只有一次是本地沙尘源造成的。同时,2004年没有出现对北京影响较严重的沙尘暴过程。
“这其中,保护性耕作对防止沙尘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北京市农业局农村能源生态处的史殿林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城市扬尘的颗粒直径一般在0.063~0.005毫米之间,它们主要来自裸露的农田和退化的草场。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使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降低17%左右,而且秋季作物收获后留茬免耕,以秸秆覆盖地表,可有效地避免土壤微粒被大风带走,有助于从根本上治理沙尘源头。数据显示,地表残茬能够降低地表风速70%~80%,降低农田扬尘60%。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裴成虎对媒体表示,季节性的裸露农田是尘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北京市农机部门开展的保护性耕作对克服尘污染起到了一定作用。他把加强生态建设,控制农村地区污染列为去年北京推进“蓝天任务”的六大举措之一。
保护性耕作治理农田裸露
记者去年秋后在京郊延庆县农村看到,田地里处处留着庄稼茬。放眼望去,两边连绵不断的是没有经过翻耕的土地,偶尔出现在田里的三两个人也不是在翻地,而是在往地里铺麦秸秆。一个正在往地里铺麦秸秆的农民笑着说:“不翻地能够避免扬尘,也算为国家的环保做一点贡献吧。”
据有关专家介绍,伴随着京郊冬小麦种植面积的逐年减少,农田裸露和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成为形成土壤尘源的重要原因。治理季节性裸露农田,一是增加越冬覆盖作物面积,增加冬春季节农田地表覆盖;二是实行保护性耕作,采用留茬免耕等技术,减少地表扰动,避免农田深翻后直接裸露。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治理农田裸露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据了解,2004年北京市政府第十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通告要求:市农委和市农业局要组织基本实现秋收作物留茬免耕,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4.7万公顷(70.7万亩),其中春季保护性耕作面积2.3万公顷(34.5万亩)。
按照通告要求,北京市农机管理部门将2004年春夏秋三季推广保护性耕作70万亩的任务分解到12个区县,并与12个区县签订了责任书。通过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北京全市2004年共完成保护性耕作82.33万亩,超额完成了保护性耕作任务。其中春季作物保护性耕作面积42.3万亩,夏季35万亩,秋季5.03万亩。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0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