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作业是指利用旋耕机对耕地进行的耕作处理,作业深度一般在20cm以内。旋耕作业时,旋耕机的旋耕刀对土层进行翻动,同时也粉碎了地表上的植被,并把粉碎过的植被和表层土加以混合。经过这样的处理,地表松软平整,十分有利于播种,因此,在我国很多地方旋耕作业已经代替了铧犁翻耕作业。浅旋是旋耕作业的一种形式,是特指对l0cm以内的地表浅层进行旋耕处理的作业,通常处理的深度在6~l0cm。浅旋作业后,由于部分植被被埋入表层土中,减少了地表的覆盖量,降低了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因此,学术界、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地具体实施部门,对在保护性耕作中使用浅旋一直存有异议。
现状:政府不提倡 各地坚持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特点是地表被植被所覆盖,在不进行任何耕作处理的情况下实施免耕播种,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减少水蚀、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旋耕作业由于翻动了土层,打死土层中的蚯蚓,减少了植被覆盖率,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在农业部制定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浅旋作业能松土平地、除草,并将秸秆部分粉碎混入土中,有利于为播种创造良好的种床,但旋耕作业会打死土层中的蚯蚓,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大,不利于保水保土。所以,一般不提倡进行旋耕”。
然而,自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来,不少示范区一直使用浅旋这一作业方式。就目前我国首次批准的8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来说,除北京市和河北省外,其它示范区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浅旋作业。天津浅旋作业面积更是占到实施总面积的50%;在山西某些地区,浅旋也被普遍采用。另外,从各省机具配套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浅旋在示范区的使用状况,例如,天津配套旋耕机的台数占配套机具总量的21%,山西配套旋耕机的台数占配套机具总量的16.6%。
原因:两害相权取其轻
在农业部不提倡使用浅旋作业方式的情况下,为什么各示范区依然坚持使用浅旋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浅旋能部分实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理想模式下保护性耕作的效果是多方面的,采用浅旋后的保护性耕作,虽不能全部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但至少可以部分甚至大部分实现。以山西省定襄县及周边地区为例,目前当地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有三种:玉米秋收后采用整秆覆盖技术,容易引起秸秆焚烧,导致桔秆覆盖量减少;采用秸秆粉碎技术,则粉碎过的桔秆容易被风吹走,同样降低了覆盖量;而采用浅旋作业方式,秸秆既不易被焚烧,也不易被大风吹走,能够更好的实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
其次,浅旋作业是实现免耕播种的需要。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是要实现免耕播种。由于目前我国免耕播种技术尚不成熟,免耕播种机的质量还不过关,实现免耕播种困难重重。为此不能一味追求理想模式下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只能力争实现部分效果。天津大范围使用浅旋作业,正是为此。由于天津地区的土质是黏土,天气干旱时容易形成板结,再加上天津地区的秸秆量较大,铁茬免耕播种机和圆盘切刀式免耕播种机作业较为困难,而浅旋作业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再次,浅旋是引导农民耕作观念转变的一种折衷措施。保护性耕作,是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它不仅仅关乎技术的推广,更涉及到耕作观念的变迁。传统耕作方式经过千百年的探索和总结,早已深入人心,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示范推广时间短,作用和效果尚未被广大农民所认识。要想让农民转变观念,接受并自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尚需一定时日。而浅旋作为人们较为熟悉的作业方式,易于接受。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让农民使用浅旋作业,引导人们转变观念,逐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不能不说是一种变通的办法。
措施:充分研究 适度限制
目前,对浅旋这一作业方式的认识尚不够深入、系统、全面,给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决策造成相当困难:若浅旋不具备保护性耕作的作用,任各地使用而不加阻止,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果势必大打折扣;若浅旋具备保护性耕作的作用,而政府限制使用,必然阻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因此,研究浅旋在保护性耕作中的地位和使用效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探讨浅旋对保护性耕作效果的影响。根据对浅旋进行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浅旋既能够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部分实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同时又影响保护性耕作效果的充分发挥。关键就在于确
定浅旋对保护性耕作效果影响的程度。主管部门可充分利用已建立大量示范县的有利条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地区和典型作业条件,对使用和不使用浅旋的保护性耕作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确定在
什么样的条件下影响程度较小,可以使用浅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影响程度较为严重,不宜使用。从而为各地选择技术模式时提供借鉴。
二、研究探索保护性耕作对浅旋的依赖程度。虽然浅旋对保护性耕作影响的程度尚不确定,但它对保护性耕作效果存在影响则是必然,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保护性耕作最终依靠的技术。那么,保护性耕作对浅旋的依赖程度到底有多大,保护性耕作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浅旋时代?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益于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
三、有条件的限制使用浅旋作业。浅旋作业和旋耕作业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在作业形式上,都是对地表进行处理,只是处理的深度不同;其次,在作业效果上,都能松土、平地、除草,并将秸秆部分粉碎混入土中,都会打死土层中的蚯蚓,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大,减少植被覆盖率。由于旋耕已被专家认定是非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因此,浅旋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应用也就应该加以适当限制。首先,应控制使用的区域,对可用可不用的区域尽量坚持不用;其次,对于浅旋作业的深度,严格控制在l0cm以内;再次,严格规定浅旋后地表的秸秆覆盖量,覆盖量应不少于30%。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