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辽宁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对发展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和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节约生产成本。
水稻机械化育插技术与人工手插和抛秧相比,每公顷产量一般高375公斤以上。辽阳市东荒农场的经验表明,机械抛秧可节水30%;每公顷节本300~450元,增产675公斤左右。从盘锦市石山种畜场石鲜村生产实践来看,实施机械插秧,每公顷节本450-525元,增产750~900公斤,节本增效1800元左右。机械化收获可在抢农时的基础上减少收获损失5-8个百分点,同时,节省人工成本20元/亩。低温机械烘干可在提高稻谷品质,实现稻米加工提前上市的基础上,减少霉烂损失4%以上。
目前,辽宁省水稻栽植面积达到544千公顷,现有水稻栽植机械1552台,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3%;水稻收获机达到1974台,机收面积88.6千公顷,机械收获水平16%。水稻栽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和8%。当前,长期制约辽宁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栽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已基本解决,加上多种低成本规格化育秧技术的探索成功,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推进水稻主产区生产机械化,增强水稻生产的科技应用、节本增效和救灾减灾能力,是加强水稻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对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辽宁省农委副主任徐志强介绍,当前,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今年省政府已把农业机械化的总体水平列为考核各市人民政府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全省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辽宁省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和“生产机械化成套装备研究”列为“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加强技术的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装备配套研究和示范,形成多种适应不同区域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加速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跨区机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在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中予以扶持,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和主产区水稻机械化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今年将安排200万元,用于新增300台水稻插秧机的补贴;同时增加联合收获机的购置补贴,用于新增高性能水稻收获机械;做好机具的选型和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引导、规范市场,组织开展水稻、生产关键机具的选型推荐工作,加快相关技术与机具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强技术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05、5、30 (周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