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山西省正式对外公布了“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总报告。自2005年6月开始,山西省在全省开始部署并开展了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结构调整”为主题的大型调研活动。这次调研围绕12个专题,由省直15个委办厅局牵头,56个单位参与,历时两个多月。山西省11个市政府、11个重点县、16个开发区、13户大型企业按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他们除在本省范围调研外,还分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考察。数易其稿后,相关部门最终形成了67份约170万字的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提出要全面开放山西省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等九大领域,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基本摸清了山西省对外开放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山西省对外开放不足的原因,针对“十一五”时期扩大山西省对外开放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开放现状:形成基本构架
截至目前,山西省引进外资和开发区建设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构架。“十五”期间,山西省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项目质量提高,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但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还未形成。
据了解,近年来,山西省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进出口趋于平衡,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进出口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但是,山西省进出口贸易中仍存在对外贸易总量偏小、进口比例偏低、以资源性商品为主导的出口结构仍没有根本性改变;在外商投资方面,截至2005年年底,共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西省投资,利用外资项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利用外资也存在过分集中在传统行业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差、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
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十五”期间,山西省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累计完成4.8亿美元,年均增长34.19%,到去年年底,山西省省建总公司、中铁三局等大中型企业在境外承揽了一大批工程项目,对提高山西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山西省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这三个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都有交流,但这种交流局限在能源领域,没有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深度合作。
报告直指山西省对外开放不足的“诟病”:政务环境不宽松、对外开放主体不成熟、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的社会氛围不浓。山西省给开放提供的行政环境不宽松,企业开放冲动不足,导致了整个社会开放的氛围不浓。受“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狭隘保守思想的影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理念,没有形成诸如“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寓招商于服务之中”,“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开放形象”等意识,没有形成对外商投资的完整服务体系。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