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技与数字地球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6-0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的遥感科学技术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遥感信息科学研究方面,我国致力开发电磁波波段、极化、振幅、相位的信息资源,开展可见光、红外、微波遥感的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建成中国典型地物波谱特性数据库,建设了13个野外遥感试验场和中国遥感卫星辐射定标场,建立了光学与微波的遥感模型,开展了多平台、多波段、多极化、多模态的遥感信息提取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在国家对地观测体系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发展了星载对地观测系统和机载对地观测系统,建立了10多个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自主发展了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软件。我国“神舟”号飞船也装载了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多模态微波遥感器。

中国于1986年建成遥感卫星地面站。从接收美国陆地卫星5号数据开始,目前具有接收LANDSAT、SPOT等卫星数据的能力。并签订了协议负责分发PuICkbird、IKONOS、IRS、EROS等遥感卫星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高、中、低各种分辨率及多光谱、全色、雷达等不同类型的遥感图像产品,逐步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近实时、多种分辨率的卫星对地观测数据中心的发展目标。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气象卫星中心和海洋卫星应用中心一道,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遥感卫星数据生产运行系统。

遥感已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水文、海洋、国土资源普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字地球”是空间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历史中的必然产物。在卫星对地观测夜以继日覆盖全球,遥感数据资源极大丰富,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高度发达,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宽带网络通讯日臻成熟的21世纪,发展数字地球成为必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