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
“婆家”太多纠纷多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难产
记者的一位朋友经常抱怨自己的新车车内气味浓重,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不适。为此他找过经销商,但是没有说法。“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不能总是开着窗啊。”
类似这样的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其实去年就曾集中爆发过,而国家有关部门也言之凿凿要认真对待,相关标准将于今年年内出台。不过记者最近得到的消息,该标准由于牵涉利益关系复杂,可能会再次“爽约”。至于还要等上多久,仍是未知数。
起步艰难
去年,曾经发生过两个引起社会广泛争议的案子:一是某车主新车经过经销商装饰后,车内甲醛含量超出国家室内空气标准26倍,一审法院判定经销商全额退购车款69万元,但二审法院却以我国还没有相关车内空气标准为由,改判销售商补偿车主3万元;另一个案子是北京丰台法院的奥拓车内污染超标致人死亡,最终结果判决消费者败诉,理由仍是缺乏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为此在各方呼吁下,去年7月中旬,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启动了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订工作。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曾表示,2005年下半年会出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而发布日期定在年底。但当记者日前致电负责审核发布的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标准处时,工作人员却一反常态地表示:“今年肯定出不了,看明年吧。”
“我们这边也很着急,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汤大钢的意思是,主要责任不在他们。据介绍,虽然标准制订去年是由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出面说明的,但牵头人却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另外,参与标准制订的还有一些科研单位和国内一些整车厂家如大众(中国)、长安集团、东风日产等。
一位业内人士悲观地表示,标准明年能否出台还很难说,现在这方面工作很难推动,毕竟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车内空气质量法规。
标准不一
其实,兵器集团确实没闲着,据记者了解,负责起草制订的兵器集团公司科技质量信息部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近20多天来一直为此事进行出差调研。而由牵头人、科研单位、厂方代表组成的圆桌会议也已召开了几轮。但争论却越来越激烈。
争论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制订统一的测试方法上。目前参与其中的整车厂都是先自我测试,再将测试结果汇总折中来做标准。但由于测试方法不同,各个厂家测试出来的数值也不相同。因此导致制订标准始终不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