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综观今年新实施的汽车行业相关的九大政策,不难看出,各项政策法规正逐步完善,并继续以鼓励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作为方向,而且更为实际和理性。九大政策利好促进汽车工业及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产业格局的调整、引导健康消费。在新汽车贸易政策、取消许可证、实行品牌专卖以及落地完税制等政策的共同刺激下,汽车消费市场的格局渐趋明朗;在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制定限值以及“十一五”期间国家鼓励发展节能技术产品的方针指引下,自主研发、节能技术产品逐渐成为企业产品研发方向以及用户消费的导向;维修新规和二手车新规定对两大市场的健康运营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
关税下调
实施时间:1月1日
主要内容:继续履行WTO承诺,关税进一步下调,其中轿车关税从34%~38%下调至30%。
点评:这是加入WTO后第四次汽车关税下降,但并没有明显的带动进口车价格走低,关税下调对扩大进口车的销售作用已经不大。相反可以看到非关税的因素将进一步影响市场。
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
实施时间:1月1日
主要内容:根据加入世贸承诺,我国取消实行了多年的汽车进口配额管理制度,对汽车产品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从而取消量的限制,市场逐渐开放。
点评:自动登记制放宽了对进口车的管理,对进口数量没有明确的限制,更加市场化。但受到《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以及《落地完税制度》的相关规定的钳制,进口车商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了,再加上国产汽车的竞争压力,进口车数量反而逐步减少。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
实施时间:4月1日
主要内容:进口全散件或半散件组装汽车、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等以及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都构成“整车特征”,一旦构成“整车特征”,海关将按照整车税率计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点评:新政策遏制KD、SKD方式组装汽车,也迫使国内大多数合资汽车企业改变生产现状,从而避免了我国成为汽车组装基地,促进零部件工业和汽车工业的水平大幅提高。
《进口车落地完税政策》
实施时间:10月1日
主要内容:取消汽车保税业务,实施落地完税制度。规定进口汽车到岸需立刻申请报关,并交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总计65%左右的综合税。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全部实行退运出境。
点评:实行落地完税制加大进口车商资金压力,使成本增加,进而影响进口车的整体数量。落地完税制可被认为是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措施之一。
《汽车贸易政策》
实施时间:8月10日
主要内容:涉及汽车销售、二手车流通、汽车配件流通、汽车报废与报废汽车回收、汽车对外贸易等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汽车贸易的发展方向、目标、经营规范和管理体制框架。包括,实施汽车品牌销售和服务;鼓励二手车流通;汽配流通全面放开等内容。鼓励有实力的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汽车贸易领域,还将引导有条件的汽车供应商和经销商在国外建立销售及服务网络,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