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轿车市场“看得见的手”(1)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行业频道

当岁月的车轮碾过世纪之交——二OOO年的时候,让我们回头看看这一年国产轿车浴血奋战的情况:各款新车的纷至沓来确确实实让人体会到了目不暇接的感觉;时断时续的轿车价格战总是让每一位有意购车者的欲望得到不断的提升却又在对价格继续走低的无限渴望中不断搁浅;最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WTO了,其实追本溯源,2000年国产轿车市场所呈现的有别于往年的精彩纷呈都是由WTO引起,就是由于WTO导致了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而全面引发了这一年的轿车价格大战、产品大战以及广告大战。可以说,用如火如荼来形容2000年的国产轿车广告战一点都不为过。从巨额的广告费用也可以看出轿车厂家和商家已充分认识到了广告宣传对产品销售的重要影响作用。我们也可以预见,随着轿车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广告宣传对市场的左右程度将进一步加重。

下面,依据慧聪国际资讯汽车市场研究所对全国公开发行的1600余种报刊轿车广告监测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00年国产轿车的平面广告投放情况。

轿车广告额大幅攀升,年中岁末达到两次高潮

据慧聪国际资讯汽车市场研究所监测数据表明:2000年有495种报刊出现轿车广告,其广告总费用为37101.58万元,广告总频次为36643次。二者较1999年有大幅增长,其增长率依次为63.2%和139.2%,特别是频次的增长甚为显著。

按全年的广告总量来排名,桑塔纳以6074.39万元的巨额费用雄居榜首,接下来依次为别克、奥迪、捷达和帕萨特,去年排在前五名的红旗和富康双双落马,取而代之以奥迪和帕萨特。

在国产轿车的广告投放区域上,中南区成为全年广告投放总量最多的地区,其次是华东和华北地区,这三者成为轿车广告主重点攻打的三大区域。可见,在2000年,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位和个人仍然是轿车消费的主要群体。

同1999年一样,《北京青年报》依然是轿车厂商最为青睐的媒体,其全年的轿车广告收入高达1947.06万元,而《参考消息》和《广州日报》在2000年均未进入三强,而是被《今晚报》和《解放日报》取代。

从广告类别的划分来看,厂商以产品广告的形式来发布广告的比例最高,占到了总广告费用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由于2000年有许多新车下线,厂商在产品投放前夕和产品投放之初势必要通过做大量的广告宣传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使其深入人心,此外,轿车厂商普遍重视形象广告,特别是中高档轿车品牌为维护其企业形象更加重视品牌形象的宣传。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伴随着贯穿全年的轿车促销和降价活动,厂家和商家也采取了相应的促销广告来配合。

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汽车也不例外。它除了有产品自身的生命周期外,与外界环境,诸如政策法规、交通状况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销情况。从轿车产销量数据看,轿车的生产和销售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因此轿车厂商的广告行为也呈现很明显的时间特征。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国产轿车的广告投放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广告投放最少的是二月份,此时正逢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是轿车市场的淡季,精明的商家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去浪费钱财。若把全年分成上半年和下半年来看,全年的广告投放呈现两个波峰,第一个波峰是六月份,随着令世界瞩目的第六届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中国的北京召开,各轿车厂商纷纷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欲借展会之东风让自己的产品走近百姓,走向世界。第二个高潮是本年度的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份,也是全年广告投放的高潮,其广告额高达5902.69万元,广告频次达5839次,远远高出了其它月份的广告投放。这除了与轿车市场在第四季度达到旺销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一些所谓的“经济型轿车”的下线主要是小别克“赛欧”和“夏利2000”给整个车市带来了很大的震动,相应地,其厂商的动作也是风风火火,借助媒体的力量做大量的广告宣传,让人们在产品战的前夕便闻到了广告战的硝烟味,当然,除了新产品之间进行激烈的争战之外,直接受到这两款新品冲击的“老车”如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也不甘自己的蛋糕被别人瓜分,纷纷加快了市场争夺的步伐,也加大了广告投放的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