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产企业分布集中,中小企业占多
截止到2004年,中国轮胎生产企业有500家左右,其中山东省就有300余家。国内形成了以青岛和威海为中心的国有控股和民营轮胎企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和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沿江轮胎合资产业带。但是,在500多家企业中,年产量在50万条以下的小厂约占70%,有的年产量不足10万条,并且尚有10% 的小企业没有通过3C认证。整体来看,这些企业规模小,缺乏质量和品牌意识,用于新产品研究和新技术开发的费用少,因此造成国产轮胎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较低,极少数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在全球化的大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绝大多数产品都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在轮胎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国内企业要想与外资巨头抗衡,必须走集团化的道路,才能振兴国产轮胎的品牌。
五、轮胎市场广告投放研究
根据慧聪国际资讯汽车市场研究所对国内轮胎企业2004年平面媒体广告投放量的调查,2004年轮胎企业在中国市场广告投放费用总计2460.82万元,平均广告投放费用2.6207万元,比2003年增长65.43%;广告投放频次为939次,比2003年增长38.29%。
轮胎企业的广告投放量排名在前七位的媒体中,投放于《南方都市报》的费用最高,为196.7万元;其次是《中国汽车报》,其广告费用是106.2万元;《经济日报》和《中国质量报》的金额大致相当,分别为41.7和41.3万元。
六、2005年轮胎市场发展前景
第一,2005年,中国轮胎产业将继续稳定发展。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趋好,部分高投资行业开始出现供求关系逆转,上游价格涨幅趋缓。从消费市场看,来自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住房、汽车作为城市消费主打,对整个消费市场拉动趋势非常明显,尤其在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并且,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将为汽车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从而推动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特别是轮胎行业的发展。此外,轮胎翻新、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将是未来中国轮胎市场的新商机,整体上具备突出的稳定增长前景。
第二,轮胎行业利润增速将继续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99年以来,中国轮胎产业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2004年3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2005年持续。
第三,2005年,由于国内轮胎产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期,各子行业间的盈利能力差异性较为突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子午线轮胎处于新发展阶段,凸现长期稳定投资价值,具品牌、技术、资源优势的公司能够分享行业成长。预计未来子午线载重轮胎、子午线轻卡轮胎、高档子午线轿车轮胎和子午线工程轮胎将持续处于高速发展的朝阳阶段,所占轮胎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迅猛扩大,其中子午线载重轮胎的发展势头将更胜一筹。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加强基础建设等一系列拉动内需工程的促进下斜交工程工业轮胎和农业轮胎会也会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其中工程工业轮胎增长势头依然是斜交胎领域最强劲品种;而其它斜交胎将继续呈现逐年负增长态势。
第四,2005年,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轮胎行业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促使各轮胎巨头加快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外资企业垄断中国轮胎市场势头已形成。为此,国内轮胎企业要紧紧抓住我国扩大内需和加入WTO所带来的难得机遇,尽快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技术投入,增强独立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子午胎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产品集约化程度,实施品牌经营、找准市场定位,从而提高中国制造的轮胎的竞争力和独有的市场。